元代杂剧为何发达

发布时间:2018-05-04 来源:国内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元代杂剧为何发达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元代杂剧为何发达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为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元曲包括杂剧、散曲(小令)两大类,尽管它内容很丰富,有560余种作品,二百多位作者(见元钟嗣成的《录鬼簿》),甚至有人把元杂剧作者关汉卿与司马迁并列,但却很少有人研究它,只是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发表以后,研究者逐渐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元曲是元代最佳文学”,是“元一代文学的代表”。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

元代杂剧为什么如此发达呢?有这样两种说法:其一,明朝人臧晋叔、沈德符说,由于元朝以剧木取士、以剧作定士子优劣,所以元曲特盛;其二,元代的统治者是蒙古人,他们不懂汉族的典雅文句,故作者不得不迁就他们,于是杂剧大盛。郑振铎先生认为这都是“不足信的想当然的元剧发达原因论”。他说:元剧发达首先是沿了金代“院本”的基础而益加光大。其次是元代科举不开,文人学丨:们才学无所施展,遂捉住了当时流行的杂剧一试其身手,他们既不能求得蒙古民族居上位者的赏识,遂不得不转而至民众之中求知己,这也是剧本题材大都是迎合民众心理与习惯的原因。第二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压迫过甚,汉人的地位卑下,绝少有发展的可能,所以他们便放任于娱乐之中,为求耳目上的安慰,作者用以消磨其悲愤,听者用以忘记其痛苦。除此之外,元代蒙古帝国的建立,中外交通发达,城市经济趋向繁荣,人们也就对观戏听曲有了更多的要求,共至一些农民也跑进城里的勾栏里听戏(杜善夫写过一曲《庄稼不识构(勾)栏》就是一个例证)。

元朝建立之后,蒙古族统治者虽然接受了不少汉族文化,比如改蒙古为大元,就是参照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意义。再比如:提倡尊孔,诏示“孔子之道,垂宪万世,有国家者所当崇奉”于天下;办学养士,学校中学生先读《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继学《诗经》《书经》《礼记》《春秋》《易经》;提侣程朱道学,南宋许多名儒、理学大师都受到了重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惧怕“汉化”的,特别是停止科举,就绝了儒生做官的途径,减少了朝廷中的汉官,保证了蒙古人、色目人的权益。尽管延祐二年恢复了科举,但仍有区别,蒙古人、色目人的试题不同于汉人、南人,试后张榜,蒙古人色目人列右榜,汉人南人列左榜;考上进士除授官职时,蒙古人进士比色目人高一级,色目人又比汉人南人高一级。如此的制度,汉人南人想从科举得官,真是难于上青天,死去的伯夷、叔齐、微子、箕子、屈原、杜甫可以晋封公爵,活着的儒生连个小县宮也不易得到。正如清人毛奇龄所说:才人不得于时,所至诎抑,往往借“鼓子”、“调笑”为放遣之音。用现代语说就是,绝了做官望的读书士子,没有了前途,整天生活在苦闷之中,于是便写散曲小令,写杂剧,既使自己暂时处于欢笑之中,也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求。由于儒士读书人处于这种境地,于是后[i就有了元朝时是“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似乎“儒”还不如“娼”。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也不是元朝统治者这样划分的。范文澜先生研究考证说,十级之说(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出自南宋遗民郑思肖之口,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谢枋得的说法。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是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吗?都不是,而是因为“宋末儒生纷纷降元,无耻可贱,行同乞丐,因而民间有九儒十丐的说法。元人既知尊孔,崇奉孔子的儒生,自然不会列在庶民或娼妓的下面”,只不过“排斥汉人南人分润做官的利益”罢了。

元杂剧的发达还有一个不为人们注意的原因,正如明朝人朱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所说:元曲中有“不讳体”,其“字句皆无忌惮”。用我们现代人的话说,元朝不像淸朝那样搞文字狱,从字里行间追查反朝廷的罪行,也没有什么禁网,所以杂剧作者就大胆得多了,其表现就是杂剧内容的广泛和词语的真挚和自然。

首先说,元杂剧的内容。据明人统计,元末明初有杂剧560多种,而现代人的研究分析,说此数是元杂剧原来作品的四分之一。在这些剧目中,有包公戏,如《包待制智赚生金阁》、《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待制陈州粜米》;有反映官贪吏恶,百姓忍屈衔冤的,如《窦娥冤》;有歌颂梁山泊英雄好汉的,如《黑旋风》、《争报恩》;有妇女反封建,争取婚姻自主的,如《西厢记》、《鸳鸯被》;有写帝王昏庸的,如《梧桐雨》、《汉宫秋》;有神话传说剧,如《张生煮海》、《野猿听经》;有把真实历史搬上舞台的,如《马陵道》、《单刀会》、《连环计》;特别是元杂剧中有许多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戏,如《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调风月》、《拜月亭》等。

元杂剧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连结民间的质朴的风格与文士们隽美的文笔”。文辞很自然,很真切,明白如水。

孟称舜评赞《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一剧说:曲之难者一传情,一写景,一叙事。然传情写景犹易工,妙在叙事中绘出情景,则非高手未能矣。读此剧者,当知此意。

清人焦循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巳矣。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王国维说:元剧是佳处,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8415/

推荐访问:元代杂剧四大家

国内推荐文章

国内热门文章

国内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