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齐、秦、韩、赵、燕称王

发布时间:2018-04-29 来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八卦 > 魏、齐、秦、韩、赵、燕称王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魏、齐、秦、韩、赵、燕称王 战国中期,各国诸侯纷纷称王,和周王的称号同等了。以前周天子才称王,各国国君称诸侯。楚国从春秋时起就称王,战国时也沿袭称王。 诸侯国在战国时最早称王的是魏国,魏惠王时魏国是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魏国一度拔邯郸。公元前344年,魏国率领十二诸侯朝天子,韩、宋、鲁、卫等国会盟,这就是魏国发起和主持的“逢泽(今开封附近)之会”,秦国也派了公子少官参加。这是战国中期的一件盛事,魏在这次盟会上称王,引起了各国的反对,齐国“举兵伐魏”,魏国向齐讨好,齐国罢兵。各国对齐国的行动很不满,楚国伐齐,赵国、燕国也调兵遣将准备伐齐,魏国称王引起了各国间很大的事端。 魏又谋伐秦,秦王和商鞅商议。商鞅说一个秦国是敌不过强大的魏国的,他有计谋败魏国,让他去见魏王。商鞅跟秦王说了他的办法,秦王派他去魏。商鞅到魏国对魏王说,要谋王业不能只是宋、卫、部、鲁这样的小国听从,而是要伐齐、楚、燕、赵这样的大国。商鞅劝魏王行王服,然后伐齐、楚。魏王接受了商鞅的游说,于是建王宫、造王车、制王旗、穿王衣,“称夏王”,俨然成了天子. 商鞅怂恿魏国称王是要把各国攻击目标引向魏国,解除魏国对秦国的威胁。诸侯国反对称王,齐国、楚国很愤怒;诸侯国都附和齐国,魏王很惊恐。魏国毕竟是这时候强大的国家,虽遭到各国的反对,魏国仍称王。 魏王和惠施商议,要报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仇,要和齐国进行决战。惠施说:“现在国家弱,没有力量,不能决战。不如变服(不着王服)折节(表示屈节)朝见齐王,楚王必怒。”魏王觉得这办法好。公元前334年,魏王约请齐王在齐国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相会,这就是魏、齐“会徐州相王”。这是战国中期的重要事件,魏王和齐王互相承认为王。魏已称王,实际上这是魏国承认齐国为王,是向各诸侯国宣告齐国也称王。魏王不惜变服折节,对齐国委曲求全。齐国称王引起了楚国的反对,楚威王亲自领兵攻齐徐州,打败了齐将申缚。 公元前325年,秦国、韩国也相继称王。韩国由于经过昭侯、申不害的治理,国力比赵、燕强,韩比赵、燕先称王。 公元前323年,秦国派张仪和齐楚大臣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相会。这时魏国公孙衍为了对抗秦、齐、楚的联合,发起“五国相王”。参加的五国是: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就是参加的五国互相承认为王,赵、燕、中山从这年起也称王。魏国用发起相王、承认一些国家称王的办法来组织联合阵线。燕国虽是大国但力量较小,中山是小国,别国看不起,他们利用“相王”的机会,能够得到一些大国的承认,也就称王了。赵国说过:“谁没有力量谁就不敢称王”。可见称王是要有实力作后盾的,弱小国家力量不够,就要依靠大国的扶植。 齐王对赵、魏扬言:“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要和赵、魏一起讨伐中山,废掉中山王号。中山王很害怕,和大臣张登商议,张登让派他带重金去见齐国的权臣田婴。张登对田婴说:赵、魏愿和中山称王,齐要废掉中山称王,中山王废,中山与赵、魏更亲密。这是齐国为赵、魏增加力量,对齐不利。不如齐国允许中山称王,中山必亲齐而绝赵、魏,对齐有利。田婴果然听信张登的话,说给齐王,齐允许中山称王。这时张登又对赵、魏说:齐国想伐魏河东,因为齐国很不愿中山称王,现在允许中山称王,是想用中山的兵。赵、魏相信张登所说,对齐很是反感,更加保护和支持中山称王,中山和齐断绝了关系。 为了反对中山称王,齐国对中山“闭关不通”,齐国还想割平邑地方给燕、赵,一起攻打中山。燕、赵认为这是齐国故意离间燕、赵和中山的关系,想把中山置于自己的势力之下,燕、赵坚决支持了中山称王,“事遂定”。 “平公立,是时六国皆称王。”(《史记•鲁世家》)鲁平公元年, 是公元前322年,七个大国除楚国早已在春秋时称王外,其余六国也都称王了。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7189/

推荐访问:

八卦推荐文章

八卦热门文章

八卦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