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与其他各国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8-04-29 来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八卦 > 赵、燕与其他各国的改革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赵、燕与其他各国的改革

赵国的改革活动,不像魏国、楚国,更不像秦国那样轰轰烈烈。但赵国新兴封建势力也和别的国家的新兴封建势力一样,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过程中,也进行过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改革。三晋中的新兴封建势力的代表之一赵简子(即赵鞅、赵孟),在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与邯郸范氏、中行氏等作战的时候,为了战胜敌人,在誓师辞中就提出了: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围免。”
意思是战胜敌人的,上大夫受给县,下大夫受给郡,士赏给田地10万亩,庶人、工商业者得到晋升,奴隶得免除(即解放奴隶之意)。从这里不难看出,赵简子是实行军功制。只要立有军功的,都可以上升;特别是“人臣隶圉”这些原来处于奴隶地位的被压迫被奴役的阶级,也有了机会上升为自由民。这对生产力的解放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西汉墓中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吴问篇》中记载,孙武和吴王议论晋国的“六将军”之时,孙武指出,在“六将军”管辖的地区内,

实行的都是按亩收赋的办法。其中赵氏把百步为亩的旧制,改成240步为亩。

这种办法,是有利于民众的。可见,赵国在正式建国之前就已在赵氏控制的地方实行过田制和赋税的改革了。

另外,从1965年12月在山西侯马出土的一批盟书中,也反映出赵氏早在简子之时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就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这批盟书中,有关于限制奴隶占有的记载。盟书中称作限制“纳室”。所谓“纳室”,从《左传》中记载的有关“兼其室”、“取其室”、“纳其室”来看,其意思是一致的。意即把别人变为自己的附庸或奴隶的意思。室,除了像“公室”之类的室外,这里的室是春秋时期奴隶主占有奴隶财产的单位,它包括私属的田地和徒众等在内。其中主要指的就是土地和奴隶。

到了列侯赵籍(前408—前400)之时,随着新兴封建势力政权的取得和巩固,这种改革逐渐完成。列侯用公孙连为相,公孙连又向列侯推荐了一批贤能之士,如牛畜、荀欣、徐越三人,是当时社会上有名的贤人。列侯用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依靠他们整顿吏治,改良统治机构。实行“选练举贤,任官使能”,根据功德和能力大小授予官职。在经济上,注意节省财政开支,实行所谓“节财俭用”。
当时赵国的这些改革,和当时列国的改革一样,其本质都是为新兴封建势力的发展和巩固服务的。

七雄中还有一个燕国。燕是召公奭的后代,原是西周在北方的重要封国。但春秋时因戎狄所阻隔,与中原各诸侯国的交往较少,所以《左传》、《国语》等书有关燕的记载很少。进入战国时,燕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对东北辽东的开拓。但在战国七雄中比较起来不很突出。就有关材料所记,到了燕王哙(kuili)之时,才在相国子之的主持下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改革并没有完成,燕国就发生了动乱。据有关记载,燕王哙演了一场“禅让”剧,他没有把君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禅让”给正进行改革的相国子之。这里是有文章的,表面上是一种“禅让”、“传贤”,实际上是燕国新兴的封建势力强大了,迫使旧统治者交出政权的一种形式。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原国家,包括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在内,新兴的封建势力都已通过各种途径,在政治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燕国在当时内外形势的影响下,燕王哙戏剧性的“禅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常说战国七雄,并不是说当时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就只有韩、赵、魏、齐、楚、燕、秦七个诸侯屆家。事实上,在战国时代一个较长的时间里,除“七雄”以外还有不少中小圉家,如郑国、卫国、越国以及一度强大也称过王的宋国、中山国等;在边远地区还有不少兄弟族建立的小国。这些国家因为力量弱小,只能做大国的附庸,为了在大国的夹缝中求得生存,时而站在这一边,时而倒向另一国。与此同时,在当时各国新兴封建势力相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变法图强的相互影响和推动之下,除边远兄弟民族以外,一般也都不同程度地进行过变革。

宋国原是商王族微子启的后人,原都今河南商丘,战国迁都到今江苏徐州。在休公(前403—前381)的儿子辟(《史记•宋微子世家》作辟兵)即位后3年,发生了剔成夺君位的事件。关于剔成夺权的问题,据杨宽先生研究,就是《韩非子》讲的“司城子罕取宋”。《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引《竹书纪年》说,“宋剔成千废其君辟而自立。”剔成即司城,剔与司是一声之转,城与成音同通用。司城是宋国的官名,据说相当于司空,因春秋时宋武公名空,为避讳改司空为司城。子罕是名,罕和干也是一音之转。宋桓侯名辟兵(也即辟)。
按《史记》讲,辟立后只3年时间便被司城子罕所取代。司城子罕取代微子启之后的子姓(商人是子姓,故宋国国君是子姓)的宋国,有如齐国的田氏取代姜齐一样。所以《韩非子》把这两件夺权斗争的事相提并论。司城子罕可能姓戴氏,故《韩非子》又有“戴氏夺子氏于宋”的说法。

戴氏子罕夺取子姓宋国的政权后,也进行过一些改革,并且还强盛过一些时候D

总之,战国前期,不仅七雄,包括所有的国家内的新兴封建势力都相继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过改革,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新兴封建势力的力量强弱也不一样。因而反映在各国的变革过程中,时间的先后、变革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就地区看,中原地区是一批从旧贵族中分化出来的新兴封建势力通过斗争逐渐取代了旧势力的代表者公室,然后进一步通过变法革新,把已取得的胜利巩固下来。七雄中的三家分晋、齐国的田氏代齐,七雄外的郑、宋就是很好的例子。边远地区,如秦国、楚国等则是新兴的封建势力支持和利用国君励精图治,打击旧有的世卿贵族特权,来实现本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或者说,就形式看是这样两种情况:

一种是尚未取得政权的改革,其目的是希望通过一些改革,实现新兴封建势力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另一种是,新兴封建势力已经在政治上取得了统治权,他们通过改革,为的是想进一步把已经取得的政治、经济权益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胜利。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7188/

推荐访问:各国其他礼仪

八卦推荐文章

八卦热门文章

八卦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