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精神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发布时间:2018-04-18 来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八卦 > 武士道精神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武士道精神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1912年9 月,日本明治天皇去世。为表示对天皇的效忠,13 日,日本陆军大将乃典与其夫人剖腹自杀,从而开创了日本近代武士剖腹效忠的先例。这就是被日本统治阶级大加吹捧的所谓武士道精神。

那么武士道精神究竟开始于什么时候呢?

武士道精神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日本学者对此兴趣盎然,观点也不尽相同,有些人认为武士道精神最早始于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开始于日本进入封建社会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武士阶层。伴随着武士阶层的产生,武士道精神慢慢出现了。作为武士,要讲究忠勇,善于杀伐,节义律己,视死如归。一旦战败时,宁愿剖腹自杀也不能当俘虏受辱,以此表示对主子绝对忠诚。

另有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应始于日本幕府统治时期(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1192 年,源氏集团首领源赖朝开始了将军幕府的统治。

幕府统治者为了控制和管理武士,制定出各种规章细则,他们把武士的思想作风和行动准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1232 年,镰仓幕府公布武家法规《御成败式目》。《御成败式目》强调忠、义、勇。规定,武士必须常年佩刀,并以杀伐为荣,宣扬日本刀不见血不是真正的武士。

综上所论,我们可以看出武士道实际上把儒教、佛教禅宗和神道思想三者融为了一体,是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分。

还有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真正形成应始于明治维新。明治天皇实行了明治维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为数众多的武士阶层进行改造。明治政府把武士们在封建时代对领主将军的效忠发展为对天皇的愚忠,在军队内外大力宣场“武士道精神”,将其冒充为日本民族的固有精神。

1882 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军人敕谕》向武士们提出了具体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主要分为两个流派:


叶隐武士道,主要强调名,忠,勇,死和狂,代表人物为山本常朝。
儒学武士道,主要强调义,勇,奉公,忠诚和仁,代表人物为山鹿素行。
要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颇深,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道精神的印痕。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当权者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 武士道本来是一套道德体系,崇尚克己,奉公,勇敢,隐忍,谦让,的道德伦理观,统治者却断章取义,过分突出“勇”和“忠”,因为自古武士把武士刀和和弓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当这种对于淡然面对死亡的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变为了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那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疯狂信念,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本意还是善良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被统治者用到了歧路上去了,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3943/

推荐访问:武士道精神

八卦推荐文章

八卦热门文章

八卦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