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何时清澈见底

发布时间:2018-05-05 来源:事件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事件 > 黄河何时清澈见底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黄河何时清澈见底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呈最多的河流,据多年观察测得的平均 值,进人下游河道的年输沙量为十六亿吨左右,也就是说,每 年要有十六亿吨泥沙流人黄河下游。这样多的泥沙,要想把它 全部冲人大海,需要有丰沛的水流,可是与泥沙相比,黄河的 水M•却并不充裕,它的年流M仅有四百六十八亿立方米,照这 样下去,黄河有“河淸海晏”的希望吗?

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现象由来巳久,在遥远的地质历史时 期,强烈的土壤侵蚀,就巳经把黄土高原切割成了千沟万壑, 而冲积到下游地区的泥沙,则堆积形成了华北平原。这完全是自然的造化,其间的功过也无从评说。进人人类历史时期以 后,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有增无减,从而,黄河中下游干流的 泥沙也就从史前时期起一直居高不卜。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表 明,黄河自古就是一条充满泥沙的混浊河流,“黄河”这一名 称就得自它水中饱含黄土泥沙,致使水色混黄,因此说,黄河 的名称木身就带着黄土地的烙印。

按照古代的一般习惯,河流往往被称为“某水”或以单字 命名河流,两者可以并用。黄河最初名为“河水”或甲称为 “河”,至于“河”字被用为河流的通称,那是比较晚的事情 了。虽然黄河最初的名称还没有反映它的水色,但这并不等于 说它当时还是一条淸澈的河流。西周时有一句谚语叫“俟河之 清,人寿儿何?”意思是说,人要活到不知多高的年龄,才能 等到“河水”(即今黄河)清澈的现象出现,用来比喻可望不 可及的事情。显然,当时黄河水已相当混浊,水色澄清巳是人 们的一种极难实现的愿望。

战国末年,黄河开始有了 “浊河”的叫法,反映出人们巳 把混浊的水色视为黄河最显著的特征。到西汉初年,有了 “黄 河”这一名称,说明人们对它的水色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西 汉初年,在黄河支流泾河上开凿了一条很著名的渠道,用以灌 溉农田,由于主持这项工程的人姓白,所以被称为“白渠”。 “白渠”分引的泾河水中就含有大量泥沙,当地的百姓说“泾 水一石,其泥数斗”,是说一石泾河水中要含有好儿斗泥沙。 石和斗都是古代的容积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泾河水到底含 有儿斗泥沙,这丑没有讲清楚,但是在西汉末年时有人明确叙 述,黄河水比重大,水质混浊,每一石水中要有六斗泥沙。这 样的含沙景虽然还算不上是十分准确的数值,但起码可以肯定 与现代的情况相差不会太大。汉代以后,宋朝人称黄河泥沙与 河水各占一半;明代人称泥沙占水景的十分之六;清朝人称泥沙占水量的十分之七;每一单位容积的河水当中大致总有一半 左右的泥沙。可见自从有文字记录以来,黄河就一直是一条挟 带着巨量泥沙的河流,一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河”。

到汉元帝(公元前48年一公元前33年)时,已有八百多 年纪年的历史记载。这时有一位很有名的研究《易经》的学 者,叫做京房,他说黄河要一千年才能清澈一次。很®然,到 讲这句话时为止,黄河还没有出现过他所预期的这种现象。那 么后来呢?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尽管黄河的 某些河段在某些极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偶然出现过极短暂的相 对澄澈一些的情况,但泥沙的含ii从未降低过,所以河水也从 来没有淸净过。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所有河流中都含有一定数ii的泥沙, 而对于一条河流的某一具体河段来说,泥沙是否会在河床中淤 积下来,则取决于泥沙数呈与河流挟带泥沙能力的对比关系: 当后者胜过前者时,河床中就会出现冲刷现象,不仅不会淤 积,还要把自身的泥沙冲向下游河段;当二者基本相当时,就 会出现一种准平衡状态,世界上许多冲积性河流,经过长期的 冲淤调节过程,都巳进人了这一状态,河道相对比较稳定;而 当前者胜过后者时,就要发生泥沙淤积现象,泥沙淤积到一定 程度之后,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决徙泛滥,黄河下游河床就一直 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黄河下游多年平均含沙ii与淤积 量的关系:黄河下游多年冲淤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含沙量为每 立方米十六公斤。这样,当含沙M小于每立方米十六公斤时, 下游河道就要发生冲刷;当含沙量大于十六公斤时,下游河道 就要持续淤积下去。由于黄河下游的多年平均含沙呈为每立方 米三十四公斤左右,因而泥沙的大量淤积也就不可避免了。近 四十多年来经利津海口排放到大海里的泥沙近十亿吨,占输沙

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显然还有三分之一亦即六亿吨上下的泥 沙沉淤在下游河道中。

淤积在卜游河道中的大量泥沙,当然是从上、中游地区冲 刷下来的,但是在上、中游流域的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 异较大,不同河段的含沙量和输沙量也都变化很大。

龙羊峡以上河段,为黄河的源头段,河网密度小,地表侵 蚀轻微,水流清澈,含沙量很小。到兰州附近后进人黄土区 域,这才开始打上黄土地的烙印,含沙景明显增加,逐渐呈现 出浑黄的水色。随着含沙量较大的大夏河和洮河等支流的汇 人,黄河的年平均含沙景增至每立方米三公斤,年输沙景一亿 吨。

兰州以下,除祖货河外,其余支流泥沙含景均不太高,银 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水渠又分流出一部分泥沙,所以在进 人中游河段时,含沙景的增加有限,平均含沙景每立方米六公 斤,年输沙量不到二亿吨。

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地区。黄河中游流经侵蚀强 烈的晋、陕黄土局原地区,黄土结构疏松,本来就极易流失, 黄河中游的干支流河网又比较稠密,所以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在河口镇到陕西潼关的黄河转折处这一段干流上,集中汇人了 许多泥沙含景很高的支流,于是黄河干流中的含沙景和输沙景 都迅速增大。

山西、陕西两省之间的黄河中游河段,大多穿行于峡谷之 中,到山西河津县附近的禹门口始豁然开朗,河水的流势也由 急变缓。由于水文状况变化显著,很早人们就把这丑称之为龙 门。在龙门以上河段,汇人有红河、皇甫川、窟野河、三川 河、无定河、清涧河、延河等支流,这些河流流经黄土高原上 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使黄河干流的泥沙含量急剧增加。 龙f J的年平均含沙景猛增至每立方米三十二公斤,年输沙景十

亿吨以上。龙门以下河段,又有汾河和渭河等支流汇人,这些 河流也都流经黄土高原,致使干流的泥沙含呈进一步增加。陕 县平均含沙量上升到每立方米三十八公斤,年输沙量增至十六 亿吨。从陕县到桃花峪,输沙呈基本保持不变,即每年大约把 十六亿吨的泥沙输人下游。由于在这一段水量有所增加,尽管 年输沙M没有变化,但含沙M已下降到每立方米三十四公斤上 下。

在黄河下游干流的水M•和泥沙构成中,按照上、中游来源 状况的不同,可以划分出如下四个区域。

①河口镇以上的上游区。水多沙少,水M•占下游总水a的 百分之五十以上,泥沙输送量则不到下游总沙量的百分之十。

②河口镇至龙门段。水少沙多,水M•占下游总水ii的百分 之十以上,泥沙输送量超过了下游总沙量的百分之五十,与上 一区域的水沙输出配比恰好相反。

③龙门至潼关段。主要是汾、渭两条支流,水量占不到百 分之二十,泥沙输送M所占比例却高达三分之一。

④潼关至桃花峪段。主要有伊洛河、沁河等支流,水量占 不到百分之十,泥沙输送M•所占比例只有百分之二。

由此可见,黄河下游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泥沙是来自上述第 ②、③两个区域,即晋、陕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而易 见,黄河的滔滔浊流,带有明显的黄土地烙印。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到潼关之间的中游河段,从多 年平均情况来看,这一地段内有许多支流的泥沙含量要大大高 于干流。例如黄河的二级支流泾河(渭河支流),年水流呈约 十五亿立方米,年沙量却高达二点六亿吨;无定河的情况与泾 河相差不多;窟野河年水M•不到泾河的一半,年沙M•也接近泾 河的一半,含沙量仍与泾河不相上下;延河年水量不过二点三 亿立方米,可是年沙M•却高达六千万吨;祖厉河年水呈更小,

只有一点六亿立方米,可是年沙量却比延河更高,达八千多万 吨,等等。这些支流的含沙景都在每立方米一百公斤以上,有 的支流的含沙量超过干流十倍以上,而且这里所讲的都是平均 状况,若以某一时段的具体数值而论,那么,当夏秋之际洪水 到来时,含沙量时常会出现每立方米六百公斤以上的峰值。

黄河过去没有清过,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如果没有大范 围、大幅度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它也不可能淸澈,因为黄河的 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远在人类出现 之前就巳经相当严重,这一自然侵蚀过程目前还远远看不到结 束,所以黄河水清依旧遥遥无期,所谓“河清海晏”仍然还只 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8766/

推荐访问:清澈见底的意思

事件推荐文章

事件热门文章

事件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