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僧人第一墓——梁高僧宝志墓

发布时间:2018-04-30 来源:事件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事件 > 南朝僧人第一墓&mda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宝志墓的墓主是南朝僧人朱宝志,其墓址原位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的独龙 阜,到明朝初年,也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相中了独龙阜这块风水宝地,另迁到 今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附近。后又为民闰阵亡烈士墓,再次挪位。

千百年来,一位和尚两度“让地”,不奇也奇了。

宝志墓,就是因为被“和尚皇帝’’朱完璋相中,而为更多的世人知晓,它 焐目前中国最有名的和尚墓之一,更是南京第一和尚墓。

预言明朝将在南京出现的神僧

宝志是中国古代佛界一大禅师。俗姓朱,名宝志,时建康蒋山之北金城 (今江苏句容)人。根据传说,宝志本是一个弃婴,传说在东普义熙十三年 (公元4〗7年),当时有一姓朱的人家到井边打水,听到不远处有婴儿的哭声, 仔细听听,声音是从一个年代久远的古树上的老鹰巢内发出的。姓朱的人家觉 得奇怪,便爬上去看个究竟,巢内躺着一个小孩。这户人家出于善心,便把孩 子抱回家中,当成自己的养子,并让他姓朱。

南朝僧人第一墓——梁高僧宝志墓这个孩子,就是朱宝志。

宝志长得方面大耳,眼睛晶莹有神,颇有福相。奇异的地方是一双手,长得像老鹰爪子。宝志有佛缘,7岁时便到南京钟山的道林寺出家了,开始修 禅规。到南朝宋泰始(公元465—公元471年)初年,宝志的行为开始变得怪 异,居无定所,饮食无常。

时人在南京城内外经常可以看到宝志,像叫花子一样蓬头垢面,和尚都是 光头,他却发长数寸。手执一锡杖,上面悬着刀、尺子、佛像、铜镜一类的小 挂件,平时也不穿鞋,光着脚板出入。

到南朝齐建元(公元479年一公元482年)年间,宝志身上出现了更不可 思议的现象。他不分荤素、肉鱼都沽,要到饭就吃,要不到也没有关系,多 少天不吃饭也不觉得饿,常有疯言疯语。刚幵始大家都不晓得他说的是什么意 思,过后才发现那是谶语,预言往往很灵验。有时还写诗作赋,但词句就像隐 语一样难懂,时人都称这是“志公符”。

正是这些疯疯癫癫、不可思议的现象,让人们后来才明白,宝志当年锡杖 上悬的小挂件都是对未来的预言,是南京将出现的朝代——

刀,即齐;尺即梁(量)•,拂即陈(尘)、镜即明,暗合了后来建都于南京 的南朝齐、梁、陈三朝和再后来的大明王朝。

神奇的“分身术”和“千里眼”

宝志能出名,并不是因为他是位预言灵验的神僧。所谓预言南京以后将出 现明朝,不过是后人的一种附会。笔者认为,宝志成为当时信佛的梁武帝的座 上宾,才是他流芳千古的主要原因。

因为宝志有占卜的本领,预言很准,当时南京城内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 民百姓,对宝志都很尊敬,经常向他请教祸福凶吉。但有一个权力最大的人却 不相信,这人就是齐武帝萧赜。萧赜觉得宝志这是妖言惑众,把他强行关押到 了建康的监狱里。

但也怪了,虽然宝志在坐大牢,但每天都有人看见宝志在街上自由行走。 有人以为宝志是越狱逃出来的,或是根本就没有关在牢里。但到狱中看个究 竟,却见宝志老老实实待在牢房里。

原来,宝志有神奇的“分身术”。

有一天,宝志对看牢房的小头目说,门外有两辆车正往这边来,车上有丰 盛的饭食,你可去将他拿过来。看牢房的门外一看,果然见到文惠太子萧长懋 及竟陵王萧子良送食物供养宝志来了——宝志还长了一双“千里眼”。

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建康令) 吕文显,将这些怪异之事报告给萧 赜,萧赜这才不得不相信,遂视之 为神僧,迎入华林园供养起来,但 禁止自由出入。宝志并不受拘束, 仍能游访南京周边的名山古刹,安徽的九华山、潜山等多处佛家胜 地,都留下了宝志的灵迹。

有一天,坐在华林园的宝志忽 然头戴双重孝帽,不久传来了萧长 懋、萧子良的死讯,原来宝志有心 灵感应。

萧衍称帝代齐建立梁朝后,宝 志的地位更高,到了 “国师”的地 位。萧衍十分尊重宝志,萧衍为什 么对佛那么痴迷,与宝志的教化不 无关系。每冋遇到重大问题,萧衍必向宝志寻经问道。萧衍刚当了皇帝的天监 二年(公元503年),一次问宝志,你看大梁将来是否有大难?国运有多长? 宝志用手摸一下脖子,指指喉咙,说“贫僧塔坏,陛下社稷随坏。”

“地为阴宅,则永其后”

宝志圆寂于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冬。有一天,他莫名其妙地将寺内 的金刚像移到外面,说“菩萨当去。”几天后,便于华林园佛堂内无疾而终, 当时他的遗体香软,形貌如常,寿髙97岁。

据说,宝志在临终前,亲手点燃一支蜡烛,交后阁舍人吴庆送予梁武帝。 看到蜡烛,萧衍说,大师要走了,这是他把后事嘱托给我啊。萧衍厚葬了宝 志。据《灵谷寺志》载,萧衍“以金二十万易其地,敕造木塔五级,用皇女永 康公主遗下奁具成之,仍以无价宝珠置其上。”下葬次年,萧衍又在塔的旁边 建了一座“开善寺”(元末明初改称“蒋山寺”),专为宝志念经,拜塔烧香者 络绎不绝。

此塔时尊称“志公塔”,因为塔顶嵌有琉璃宝珠,又叫“玩珠塔”。

后来,萧衍想起宝志语,“贫僧塔坏,陛下社稷随坏”,觉得木塔不吉利, 易腐朽,遂改建石塔。

但塔刚拆了,侯景的乱兵就打到了台城,发生了动摇梁江山的“侯景之 乱”。萧衍这才明白天监二年问国运时宝志摸喉的事情,竟然是谶语,喉,即 “侯”啊。

为何萧衍要葬宝志于独龙阜?这里有一段争风水宝地的故事。

有一天,萧衍与宝志一同步行登钟山上的定林寺。途中,宝志用锡杖指了 指独龙阜说,“地为阴宅,则永其后。”大概意思就是,这里是块建坟的好地 方,如果死后葬在这里,当子孙兴旺发达,香火不断。

萧衍当时便问,那这块风水宝地到底应该是谁的?宝志说谁先死就是谁 的。宝志先死,萧衍便依言,将宝志埋于独龙阜。

朱元璋占筮另葬宝志

宝志下葬后,独龙阜便成了香火旺地。谁想在800多年后,这里却被明太 祖朱元璋相中了,要在此建自己的阴宅(孝陵)。

据明张岱《陶庵梦忆•钟山》(卷一)载,当时,朱元璋带着刘基、徐达、 汤和到钟山寻龙点穴,三人都点中了独龙阜,“三人合,穴遂定”。在孝陵正式 破土动工之前,首先就要把独龙阜上的志公塔,还有塔附近的蒋山寺移走。

朱元璋对宝志和尚还是客气的,毕竟曾是同门人,没有把宝志墓直接掘 毁。朱元璋先将蒋山寺迁出独龙阜,在钟山之阳的紫霞洞南另建。但到新寺快 完工时,有风水先生说新寺与皇陵相距太近,分走“气脉”,于皇陵不利。于 是,朱元璋再命丞相李善长另择一处可容千僧的寺址,这才移到了 “东岗”, 即现在灵谷公园所在地。

寺顺利移走,但到拆除志公塔的时候,却出了意外,连朱元璋也没有想 到。原来,宝志的真身便葬在塔下,当时从塔下挖出了两口对合的莲花缸。打 开其中一口缸,宝志真身赫然在目,容貌如生,虽然过了八九百年,遗尸完全 未腐,如生前打坐一样,屈膝盘坐在缸内,头发披身,指甲缠腰。当时,拆塔 的士兵想把大缸抬起来挪走,缸却一动不动。

朱元璋听说后感到惊讶,当即起来。在现场,朱元璋烧香占筮,求得一 签,签上有四句话:“世界万物各有主,一厘一毫君莫取。英雄豪杰白天生,也 须步步循规矩。”

读罢签语,朱元璋若有所悟,知道自己得罪了大师,在现场又是赔罪,又 是许愿。承诺以金棺银椁重新厚葬宝志,还答应另建一座更大的寺庙,赐田 三百六十顷,以奉香火,让寺僧时时祭祀他。经过这么一番祷告,莲花缸方才 动了,被搬离原地。

“龙盘处即龙穴也”

据明张翰《松窗梦语》(卷五)载,宝志墓被朱元璋侵占是另外一种情况。 这里原文照录——

后往钟山卜葬地,登览久之。太祖少憩僧人冢上,询刘曰:汝观 穴在何所?

*刘曰:龙盘处即龙穴也。

太祖惊起曰:曾奈此何!

刘基曰:经礼遣之!

太祖谓:普天吾土,何以礼为!

即命开僧人冢,中以两瓮上下覆之,启上一瓮,见僧人面如生, 鼻柱下垂至膝,指爪旋绕周身,结跏跌坐于中。众皆惊愕,不敢前发。

太祖始拜告,遂轻举移葬于五里外。向冢前有八功德水。经一清、

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咬、八除病也。后徒僧冢,水 亦移绕其前,亦异甚也。

上面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这样:刘基帮助朱元璋卜定了皇宫位置,后来又 与朱元璋一道,往东郊的钟山一带寻找朱元璋死后的葬地。爬到山上,寻龙点 穴,在四周反复转了好几圈。朱元璋可能有点累了,便一屁股坐到一个和尚的 墓上稍事休息。朱元璋借机便问刘基,你也跑了一大圈,你看好的风水宝地是 什么地方?

刘基说,真龙天子坐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啊。话里藏机,朱元璋听了一 惊,心想我坐的地方可是和尚墓啊,忙问刘基这怎么是好?刘基说,这好办, 用大礼将其移走就行了。朱元璋此时显得有点不厚道了,说整个天下都是我朱 元璋家的,还用什么大礼。于是,朱元璋当即命令随从将和尚墓挖开。

只见和尚墓里有两口瓦缸,上下对口覆盖。揭幵上面一口缸,发现下面那 口缸里有一个和尚的遗体,和活着一样,最奇的地方是鼻梁骨一直下垂到膝 盖,手指甲长得老长缠绕在腰上,姿势与平常念经打坐一样,盘腿坐于缸中。 现场的人看了都十分惊讶,谁也不敢上前捣毁。

一旁的朱元璋也惊呆了,他这才相信佛法无边,因果有报。于是当场祷告, 请和尚原谅自己的冒昧和鲁莽。祷告之后,才轻轻地移动瓦缸,将和尚移葬于 离原址五里外的地方。新墓前原来一条溪水,时人称之为“八功德水”。因此 水——清、冷、香、柔、干、净、甘、爽,喝了不仅不会呛着,还能祛病强身, 因为有这八种特性,功德无量,故有此名。

说来也特别奇怪,和尚的墓移到这里后,“八功德水”也改变了流向,绕 着墓前流淌。

灵谷寺与万工池
真佛面前不敢烧假香,朱元璋兑现了诺言,真的给宝志另造了一座新寺。 不过,新寺不再叫蒋山寺,朱元璋赐换了新名字——“灵谷禅寺”,并亲笔题写了 “第一禅林”寺门匾悬。 宝志的墓、塔、碑,一同迁到灵
谷寺附近。

朱元璋为何将新寺取名“灵 谷”呢?答案还是朱元璋说得最 清楚。朱元璋在自己的《游新庵 记》一文称,“钟山之阳有谷,谷 有灵泉,曰八功德水”,因为这 样,才有了 “灵谷寺”。此意思与 上面提到的《松窗梦语》中所言 差不多。

但在新寺落成后,朱元璋前 往巡视时,觉得寺前过于空旷,

少了 “前照”,遂令掘一放生水 池,并置假山于其前,岸边砌石,

栽松数百株。此池即今游人所见 的“万工池”。传说是朱元璋巡视 当曰,下令出役夫万人,于一夜 之间挖凿而成,由此得池名。

灵谷寺在明时香火旺盛,整 个寺庙南抵孝陵卫,北接明孝陵,规模宏大,占地五百亩,供养了一千多名寺 僧。内有金刚殿、天王殿、无梁殿、五方殿、大法堂、律堂、宝公塔等众多配 套建筑。到了民闻时,这些建筑只留下了一座无梁殿,其余都毁了。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曾国藩在无梁殿东侧建造了一座龙神庙,此 后,此庙被叫成了灵谷寺。其实,与朱元璋当年所建的灵谷寺是两回事,连志 公塔也是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的。
再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让位
移葬新址后的志公墓并未安定,宝志葬哪儿哪儿是风水宝地。

在五百多年后,宝志的“宝地”又让蒋介石看中了。1928年,国民政府决 定在这里兴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在筹建公墓勘测时发现,宝志墓塔正在公墓的中轴线上,这样, 只得再次迁塔。

1935年国民革命军阵亡 将士公墓动工,拆除宝志墓 塔时,曾在塔下挖得一副小 棺,外椁已经腐朽,棺内有 一石函,内贮陶钵一只,钵 内藏宝志的佛牙、舍利(遗 骨),另有石碑一方,上镌刻 明洪武十五年礼部尚书刘仲 质撰写的迁葬记。.

这里发现了一个问题, 朱元璋当年不是许诺金棺银 椁厚葬宝志的吗,为何是腐 朽的小棺?兔志的金棺银椁 或许为清人所换,或许朱元 璋是忽悠宝志,承诺打了折 扣的。真相如何,已成无法
解开的谜团。

因为小棺已腐朽,当时 承做了一个石棺,把石函、

陶钵、佛牙、舍利等一同放 进去,迁葬于现在灵谷寺内

松风阁西侧。新的宝志墓塔始建于1937年,但因抗战爆发,工程被迫中止。直到〗1941年10月,才由汪伪南京市政府募资完工。

但宝志到此还未能平安无事,到了 I960年代开始的“文革”,宝志墓塔遭 遇劫难,在动乱中被掘,束志的佛牙、舍利被随意拋弃。

目前游人符到的宝志墓塔,是1981年重新修复的。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7458/

推荐访问:出家僧人第一人朱世行

事件推荐文章

事件热门文章

事件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