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阳陵俑坑之谜

发布时间:2018-04-20 来源:国内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汉景帝阳陵俑坑之谜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汉景帝阳陵俑坑之谜

汉景帝阳陵的从葬坑里,整齐排列着众多的武士陶俑,和秦始皇的兵马俑一样,也许他们是汉朝军队的象征。阳陵的陶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高,是汉代男子的形象。阳陵陶俑千姿百态,个个传神,表情丰富,展现了景帝时代的安详与平和。
阳陵是西汉第四代皇帝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氏的同茔异穴合葬陵园,距西安市区东北大约20公里,居咸阳原上,北有泾河,南临渭河,东面恰是泾渭汇流处。整个陵区呈葫芦状,东西长近6公里,面积约10多平方公里。阳陵是汉代9座帝陵中最东面的一座。

汉景帝在位期间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外实行“和亲”,稳固边防;对内“削藩”,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位仅17年,而经济和社会发展却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繁荣时期,因此有“文景之治”的说法。据班固《汉书》记载,文帝和景帝执政期间,国内政治局面安定,老百姓丰衣足食,京
城里的余钱很多,成百万的铜钱堆在国库内,数都数不过来。粮仓里的粮食层层堆积,底下的都已发霉。班固由衷赞叹说:“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前153年,汉景帝在弋阳县修筑寿陵,因此取名阳陵。七年以后,阳陵主体工程完工。阳陵地面封土呈覆斗形,底部和顶部平面近方形,底部边长170米,顶部边长50米,封土高31米。前141年,景帝死,葬于阳陵。

阳陵东北450米处有一陵墓,清人以为是汉惠帝安陵,其实是孝景王皇后陵。此陵墓封土形制与景帝陵相同,规模略小。王皇后死于前126年,合葬阳陵。

阳陵主要由帝后陵园、南北从葬坑、礼制建筑、东北区陪葬墓、刑徒墓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整个陵区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阳陵帝后陵园呈正方形,边长400余米,四周有夯土围墙,墙宽4米,墙中央各修阙门一座。阳陵坐西向东,正前一条笔直的司马道直通阳陵邑。
从1990年起,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阳陵考古队对阳陵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査,经钻探、发掘,发现了排列密集、内涵丰富的陵墓建筑、从葬坑等遗址300余处,200多座陪葬墓棋盘状排列,出土以彩绘裸体陶俑为代表的各类珍贵文物5万余件,是目前规模、形制、布局等掌握最清楚的西汉帝陵。
从葬坑是指将陶器等物品与墓主一同埋入地下,以供其在冥世役使的一种墓葬形式。现在能看到的许多文物皆出自于从葬坑,主要有陶俑、木制车
马、金属兵器和生产生活用品等。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帝、诸侯和重臣才有资格在主墓旁边安排从葬坑,它们一般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就属于从葬坑。考古工作者在王皇后陵南侧发现4个俑坑,之后又在阳陵南区发现20个俑坑。坑作南北向的长条形和中字形,长度不等。东西共14行,行距20米,每行坑数不一,最少一个,最多六个。这些从葬坑分为南北两部分,和帝陵有一定距离,是相对独立的一个体系。

坑为地下隧道式,揭开现代耕土层不久,最上面是一层两侧稍高、中间下凹的木纹痕迹。据此判断,当时的坑体顶部覆有一层棚木。当考古队员依次清理完上部堆积,将从葬阳陵出土的陶塑服饰彩绘佣坑棚木层整个揭去之后,在未被盗洞破坏的部分露出了大批排列密集、整齐有序的彩绘俑头,仿佛一支潜于水底很久的水军突然浮上了水面,其场景阵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大多数俑头都有一道带有纺织品纹路的朱红色痕迹,少数俑的头顶或两颊有纹路相对较粗的纺织品遗迹,陶俑头旁边还凌乱地堆积着很多陶制的肢体。

经过细心的清理、比对和修补,这些2000多岁的陶俑又一次站立在人们面前。这些陶俑形体较小,他们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但整个造型比例适度,体形匀称,刻划细致,工艺精湛,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特别是陶俑的面部表情丰富多样,颇具个性。有的面容清秀,稚气未脱,透出一股少年特有的率真坦诚之气;有的阔脸宽额,浓眉大眼,棱鼻厚唇,面部表情安详沉稳,给人以憨厚老成之感;有的面庞圆朗,细眉凤目,长相秀气,但却抿嘴不语,若有所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有的双眉紧蹙,眼含忧虑,也许是长年离乡戍守又很久没有听到家人的音讯,浓郁的乡愁不由得使他愁眉苦脸;有的微微颔首,双目细眯,露出一丝羞涩的笑意,大概正回味与心上人相聚的美妙时刻,那种纯洁而稚气的笑意不禁使人枰然心动,不忍去惊扰他的好梦。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美好的情感,在那些匠心独运的汉代工艺师的妙手下被塑作了永恒,仅从这一点来讲,这批陶俑不愧为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陶俑个个赤身裸体,皮肤被涂成橙红色,身上的所有器官,包括生殖器和肚脐眼,都被细致而真实地雕刻出来。奇怪的是,所有陶俑都没有双臂。那么,为什么这些陶俑烧制时没有双臂呢?

在出土的一些陶俑的外表上,考古人员发现了残留的铠甲或衣服痕迹。有了实物印证,人们终于弄清了陶俑裸体的原因。在刚刚完工时,所有裸体陶俑身上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而陶俑胳膊上的圆孔是用来装木质胳膊的,胳膊可以自如地扭转运动并戴帽着衣,擐甲摇盾,执戰佩剑,一副军士装扮。由于年代久远,衣服和木头都腐朽了,所以只剩下裸露的、缺了胳膊的身体。

在武士的队伍中,站立着一些健康美丽的女子,有的还是骑士。她们大部分长得眉清目秀,身材匀称。奇怪的是,在这些女兵中,也有几个长得特别丑陋,高耸的颧骨毁坏了面容。这些泥土做成的陶俑在盗墓贼的眼里,不能和璀璨夺目的金银玉器相比,因而弃之不顾。实际上,汉代这种裸体陶俑只有皇帝才能享有,代表着待遇的最高规格。而在几千年后,它们更成了现代人心目中的无价之宝。

从葬俑坑中,还发现了指挥战车。秦陵兵马俑展现的是战车、步兵、骑兵三兵种协同的作战模式,到了汉代,步、骑兵有了很大的发展,战车很少,只有少量的指挥车仍在实战中使用。

陶俑永久地保留了古人的形象,使我们至今还能直接地面对祖先,感受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想像他们的人生故事。和秦始皇的兵马俑一样,阳陵从葬坑里埋葬的大多数是武士,人们据此判定,这些从葬坑也象征着皇帝的军队,不过汉景帝的武士们要矮小得多,没有秦陵的强壮和肃穆,虽然是武士,却看不出丝毫的紧张和凝重,整装待发的姿势更像是某种优雅的舞蹈动作。这一切,都和秦始皇兵马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许这都象征着景帝时代的安详与平和。
阳陵从葬坑出土的部分动物陶佣
就在帝陵封土堆附近,考古队之后又发现了数十座呈放射状分布的地下坑穴,它们也一样是主墓的附属墓葬,属于从葬坑的性质。它们距离帝陵很近,有些还重叠在封土堆下面,也许是代表着皇宫里的机构和设施。考古学家挖掘了其中的11座坑穴,出土了丰富的文物。

在人们的想像中,皇宫的生活富足奢侈,应有尽有,不过,2000多年前的富有概念和现代有很大的不同。偏西的一个库房里放着两辆庞大的车马,彩绘的木马木车,装饰着鎏金的铜饰品,这是供皇帝出行用的豪华车马。再往西端,紧靠着一个很大的生活用品库,出土了大量的彩绘陶仓,它们高达一米多,每排30多个,一共有90多件,里面盛满了加工成面状的食品。13号坑里埋葬了近两千件动物陶俑,包括231件彩绘陶山羊、33头陶绵羊、456只颜色各异的陶狗和一些小乳猪以及公鸡和母鸡,所有动物都雕刻得惟妙惟肖,手法简洁,线条流畅,动物中还站立着词养动物的侍者。

2〇〇〇多年前,人们共花了28年的时间修建阳陵。而在今天,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只展现了阳陵的一小部分面貌。未来的岁月里,我们究竟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整地看到皇帝的地下宫殿呢?

从大量的陶俑和其他文物,我们足可以看出汉代人民的生活殷实,国家的空前强盛。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4611/

推荐访问:汉景帝阳陵俑的特点

国内推荐文章

国内热门文章

国内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