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和尚的原型之谜

发布时间:2018-04-18 来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八卦 > 济公和尚的原型之谜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济公和尚的原型之谜 济公和尚是民间传说的扶危济困,抱打不平的传奇式人物。他蓬头垢面、衣衫不整、不守佛戒、东游西荡、喜好酒肉、游戏人间、整天疯疯癫癫,时隐时现,但他扬善除恶,罚一劝百,一直受到劳苦大众的爱戴和尊崇。 全国许多寺庙中都有济公的塑像。其面部表情颇为有趣。从左边看,愁容满面;从右边看,笑容可掬;从正面看,左半脸哭,右半脸笑。甚是有趣。在杭州虎跑风景区,还有济公殿, 济祖塔院等遗迹。还有关于济公的歌谣: “济颠济颠,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上颠,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脱蝉,涌出利市,八万四千。称叹不尽,而说偈言。呜呼,此所以为济颠!” 济公和尚的原型之谜 这个“济颠”,就是济公。《辞源》上曾这样介绍他:济公,宋代著名僧人。生于公元1129年,出生在天台(今属浙江省),俗姓李,名道济,佯狂不饰细行,饮酒食肉,游行市井间,人以为颠”,故称“济颠”,他开始在灵隐寺出家,因其行为怪异,又屡屡有违佛戒,后为寺僧所厌,遂移居净慈寺。公元1202 年,无疾端坐而逝,活了七十三岁。这样看来,历史上确有济公其人。 但是有人认为,上述资料是源自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并非史籍,不足为信。且民间传说颇具传奇色彩,有关济公的小说, 如《济颠禅师语录》、《红倩难济颠》、《济公大师醉菩提全传》、《评演济公传》、尤其是二百四十二回的《济公全传》,更使济公充满了神秘色彩,难以让人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个亦凡亦仙的僧人。 况且自南宋以来,各种僧门著作中都没有关于济公的记载,权威的《佛祖统记》一书,所记名僧四百四十一人,均无济公之名。那么,济公是不是人们凭空创造的虚构人物呢?据有人考证,现实中还真有个济公的原型,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历宋、齐、梁三朝的高僧宝志。《花朝生笔记》载,宝志和尚,俗姓朱,金城人。因其自幼家贫,不满十岁就到建康道林寺出家为僧。后来,他向西域来的名僧良耶舍学习禅法,大有长进,竟有了些名气。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到了宋明帝泰始初年,他突然疯颠起来,赤足蓬头,僧衣褴褛,饮食无常,居无定所,形似乞丐,常常口中念念有词,惹人讪笑。到了南齐建元年间,他更变得一天不进饮食也不知饥渴,但面色如常。尤为神奇的是,他语言恍惚却又屡屡灵验,齐武帝把他请进宫里,他竟然一变分为三人,使齐武帝惊诧不已,他还密运法术,使齐武帝见到其父在地狱中受刑的情景,顿生感悟,遂下令减轻百姓赋税,并消除了许多锥刺刀割的酷刑⋯⋯ 梁时,梁武帝精通佛学,很尊敬宝志和尚。他也将宝志和尚请进宫里,拜宝志为师父,称其为“国师”。他特地下诏:“ 公混迹尘世,神游天上,不避水火,不畏蛇虎,要说他的佛理,胜过罗汉,要说他的隐论,恰似神仙。”还传谕宫人,不许禁止宝志的活动,不许怠慢他,并任其自由出入宫掖。简直位越三公,荣耀无比。宝志和尚也不负所望,在天监五年江南大旱之时,代皇帝求雨,当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一直活动在建康一带,显灵四十多年,后来在宫禁后堂坐化,终年九十七岁。 济公和尚的原型之谜 历代以来,有东南巨刹之称的南京灵谷寺,就是为了纪念宝志和尚而建的。其中的宝志公骨塔就是他的墓场。塔前有“三绝碑”。中间刻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宝志像,像的左侧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作的像赞,字为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除此之外,并刻有《宝志公菩萨十一时歌》,是书法家赵孟的手笔。宝志骨塔前还有巍峨的公殿。 宝志死后,他的事迹越传越广。百姓直呼其为“ 志颠和尚”。也许是吴侬软语难分,传来传去,“ 颠”讹为济颠;也许是人们将“道济”比作“宝志”,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济公。 不过,由宝志变为济公,也仅是一种猜测。二者相比,济公的形象比宝志这个原型更加生动精彩。济公虽然没被载入正史,但他在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宝志。人们喜欢济公,崇拜济公,以自己的理解和愿望塑造济公,是有其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的。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那么,寻觅他们的原型也是不无意义的了。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3826/

推荐访问:临沂济公和尚

八卦推荐文章

八卦热门文章

八卦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