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比尔的故事,新闻日报驻北京记者

发布时间:2018-04-17 来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八卦 > 夏比尔的故事,新闻日报驻北京记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夏比尔的故事 新闻日报驻北京记者

1979年元旦,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美联社、CNN、NBC等美国媒体纷纷入驻中国,多方搜集关于中国的新闻。一些地方报纸,如纽约小报《新闻日报》也加人报道中国的大潮,夏比尔(WilliamSexton,1929—)就是该报驻北京记者。

夏比尔1929年出生于巴尔的摩市,毕业于印第安纳州卡尔佛军事学院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曾任合众国际社驻欧洲记者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在美国军队中服役过两年。

夏比尔经历丰富,文章老到。他说,“报纸就像牙科医生,要把牙齿上微小的毛病都找出来。否则,毛病越来越多,最后只能把牙拔掉"他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他对新闻写作的态度。

1979年10月夏比尔到北京后,对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报道。

夏比尔关注生产承包责任制给中国农村带来的活力。他先后深人安徽、广西、云南农村采访,他喜欢找当地村民,深人田间地头,详尽询问一些琐碎的问题。他向中方陪同人员解释道,“必须从细枝末节引出话题,读者才会相信你是深人了解情况,并做过研究。不然,你写的文章就没人看”。注重细节的夏比尔,就是这样遵循他的写作观点,把最前沿的活动和农民对改革带来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具体转变,全写进了他的报道。

有一次,为了解市场税收制度,他专门在安徽考察农贸市场,亲自买了一斤大米。遇到生活条件较好的农家,他就会多拍些照片。他解释说,“有人说中国农民只会劳动,没有快乐。

我拍这些照片,就是要证明这种言论是错误的”。他从大量的采访中得出结论,中国的政策对头,比当时的苏联有希望。只有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上,才最有发言权。夏比尔的理论暗合了那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82年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十周年,本来要举行一些纪念活动,由于里根政府决定对台出售武器,两国关系降温。夏比尔对此很失望,但他还是去了上海,准备写一篇再现上海公报发表情况的报道。他为此采访了很多当年参与接待尼克松的人,包括三位服务员。他说,“现在美国的总统和部分议员不懂台湾对中国来说多么重要,也看不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我重提旧话,就是要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过去”。他说这些话,不仅因为他看到了中国人民友善的行为,更因为他深入了解了中国国情,知道了台湾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如果把中国比作母亲,那么,台湾如同母亲的一个儿子,一个母亲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1983年,夏比尔即将回国之际,用汉语写信给邓小平同志要求采访,但因小平同志日程安排的原因未能实现。两年后,他灵机一动,专程去四川广安参观小平旧居。他在广安说,“我是为了敬仰而来”,并在留言簿上写道,“全世界都知道邓小平所做的有益工作。能访问他出生的地方,对我是最高的待遇”。

夏比尔用他的笔真实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和中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3640/

推荐访问:北京日报新闻大厦

八卦推荐文章

八卦热门文章

八卦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