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发泄牢骚,却不小心成了中国伟大文学

发布时间:2018-04-12 来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八卦 > 本想发泄牢骚,却不小心成了中国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本想发泄牢骚 却不小心成了中国伟大文学

悲愤到极点之人总会有不凡之举,屈原不会料到,他的执着会成为后世膜拜的精神标本,还有,其诗歌会成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这个战国末年的楚国贵族博闻强记,通识国家盛衰之道,擅长外交辞令。楚怀王即位不久,因赞赏屈原的见解,而任命其为左徒和三闾大夫,当时他只有20多岁,可谓少年英才。参与讨论国事、制定政策法令、接待外宾等等,屈原不可能没有成就感,得到赏识的他决意做一番大事。

本想发泄牢骚 却不小心成了中国伟大文学

屈原的想法很难得到士大夫的主流认同,素以骄奢淫逸为能事的官老爷们,都不能理解屈原的举动。(图/新浪博客)

通过楚怀王的支持,屈原逐渐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主张任用贤臣、立法富国、联齐抗秦,进而统一全国。如果仅仅主张富国强兵,屈原的命运大概不会陷入后来的境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个贵族的济世情怀,决定了他计划都能照顾到百姓利益,但这样的想法很难得到士大夫的主流认同,素以骄奢淫逸为能事的官老爷们,都不能理解屈原的举动,他们觉得这个贵族实在有点另类。

本想发泄牢骚 却不小心成了中国伟大文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不想违背良知,原终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图/郭倩)

屈原毫不在意,他要不想违背良知,但这个「修洁之士」的政治理念,要付诸实践,必然触动贵族利益。由于楚王之子子兰、楚王之姬郑袖和上官大夫靳尚,在楚怀王面前屡进谗言,屈原终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对屈原来说,遭到流放意味着耻辱;对楚国来说,流放屈原意味着更大的耻辱。

本想发泄牢骚 却不小心成了中国伟大文学

楚国这样对待屈原,屈原却没有因此投敌,但他还是为此悲痛欲绝。(图/sns.91ddcc.com)

楚国政事从此日渐衰微,秦国攻占楚国八城后,约楚怀王到秦国相会,示意两国结盟交好。屈原认为秦是虎狼之国,劝楚怀王千万不要去,但是子兰主张要楚怀王赴会。素来喜欢吃猪大肠的楚怀王到秦之后即被扣留,秦国对这个不懂得纳谏的傻国君没什么兴趣,其意在胁迫楚国割地,楚怀王最后客死秦国,这个结局很窝囊,但是也活该。

本想发泄牢骚 却不小心成了中国伟大文学

要做忠臣而不能,要当隐士而不得,举步维艰的屈原,最后只好自沉汨罗江。(图/新浪博客)

楚国这样对待屈原,屈原却没有因此投敌,但他还是为此悲痛欲绝,这种悲痛似乎带着自责的成分,他无力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绝望的屈原创作了《怀沙》,再次抒发了其忠贞的爱国情怀和「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倾诉了他无奈的苦闷。后人阅读时能领会这种苦闷,要做忠臣而不能,要当隐士而不得,不懂得理想和实现之间的差距,感到举步维艰,最后只好自沉汨罗江。

文章来源:郭倩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2302/

推荐访问:不小心成神

八卦推荐文章

八卦热门文章

八卦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