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发布时间:2018-03-02 来源:作家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作家 >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人物】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Great Novelists and Their Novels),又译《巨匠与杰作》,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于1948年出版的著作(1954年改写,并将书名改为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讨论他心目中十部伟大的长篇小说及其作者。

十部长篇小说中英国文学四部、法国文学三部、俄国文学二部、美国文学一部。除了《汤姆·琼斯》之外,其余都是19世纪的作品。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或称《汤姆琼斯》(Tom Jones),是英国剧作家以及小说家亨利·菲尔丁(1707年—1754年)的代表作品。小说首次发表于1749年2月28日,全书共18卷。内容主要讲述弃儿汤姆·琼斯的生活遭遇。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故事概要

汤姆·琼斯是个私生子,出世不久即被抛弃,后被绅士甄可敬收养了。汤姆后来与庄园主的女儿苏菲亚互相爱上对方,但甄可敬的外甥布力非对此非常嫉妒,于是经常在甄可敬面前中伤汤姆,结果汤姆被逐出家。然后他到了伦敦,却因打伤了一个流氓而入了监狱。与此同时,苏菲亚的父亲强迫苏菲亚嫁给布力非,苏菲亚只好逃到伦敦找到汤姆。

故事后来,汤姆的身份被揭发,原来他就是甄可敬妹妹的私生子,和布力非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布力非迫害汤姆的阴谋最后也败露了,汤姆则与苏菲亚结婚。

评论

这小说所描述的社会背景十分广阔,前六卷写乡村,中间六卷写汤姆从乡村到伦敦的情景,后六卷则写伦敦。此外,作者透过不同人士言行和思想感情的描写,概括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全貌;并透过各人物命运及相互关系的描写,表现善最终必战胜恶的人道主义理想。所以就作品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来说,这作品可称为英国18世纪社会的散文史诗。

艺术方面,这小说也有很高的成就。英国著名诗人柯勒律治曾说这部作品的情节是有史以来在布局上最完美无疵的其中一部,它的结构更是英国小说的典范。

傲慢与偏见》(英文:Pride and Prejudice),出版于1813年,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反应了19世纪英国乡绅阶层的礼节、成长、教育、道德、婚姻的情态。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简·奥斯丁1796年到至1797年间写成此着,写作地点都是在英国的汉普郡的史蒂文顿。

1811年,奥斯丁校正,原书名叫《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不过后来更改名为《傲慢与偏见》。书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有傲慢与偏见的表现,并不能说傲慢代表达西,而偏见代表伊丽莎白。

1813年,由白丘(Whitehall)的军方图书馆(Military Library)出版社的艾格顿先生(Mr. Egerton)出版。此出版社在1811年出版了简·奥斯丁的著名小说《理智与情感》,口碑不错,因此决定出版《傲慢与偏见》。

内容简介

核心主题是围绕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地主乡绅贵族的情感和婚姻问题。

女主角是20岁的伊丽莎白·班内特,她机智、聪慧、善良。她父亲班内特先生多数时间藏在书房里,避开妻子班内特太太。班内特太太缺乏教养和远见,只想把五个女儿都嫁给有钱绅士。由于没有男性继承人,班内特家不多的财产在班内特先生死后要姑娘们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来继承,班内特太太和其他未婚的女儿可能会无家可归。

班内特先生最近租下了班内特家附近的尼日尔斐庄园,同住的还有他的两位姐妹──宾利小姐和已婚的赫斯特太太,后者的丈夫徒有风度,没有多少财产。班内特太太知道班内特先生每年有五千磅的收入,心情激动,渴望把女儿嫁给班内特先生。不久,宾利先生去了伦敦一趟,带回了他的朋友达西先生。他们参加了在梅里屯的一场公共舞会。舞会开始时,人们公认每年有高达10,000英镑的收入的达西先生是最棒的。然而,聚会进行到一半,邻居们就发现达西先生并不讨人喜欢,因为他自命比身边这些“乡下人”要高贵。班内特家的人特别讨厌他,因为达西先生怠慢了伊丽莎白。当宾利先生建议达西和伊丽莎白跳舞时,达西却说:“她还没有漂亮到可以打动我的地步。”但宾利先生却被公认为是个优秀的,令人愉快的绅士,而他对伊丽莎白最亲近的姐姐──珍的爱慕也相当明显。

达西先生却对伊丽莎白产生了不可遏制的感情,但他竭力隐瞒,后来发现伊丽莎白的家人举止粗俗,而且亲戚的地位也不高,使他很矛盾。而伊丽莎白一直不知道高傲的达西先生已经爱上了她,而且爱慕越来越深。后来,班内特先生宣布一位客人将来访。众人兴奋地猜测来客是谁,发现原来是她们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柯林斯是个唠叨势利,令人讨厌的牧师,将宣读《对年轻女性的布道》之类的道德书视为“愉快夜晚活动”。他寻找一切机会提及他的女赞助人凯瑟琳·德·鲍尔夫人,像哈巴狗一样对她阿臾奉承。因凯瑟琳夫人劝他得找个妻子,柯林斯便在他“可怜的表妹”中寻找人选,认为这样就不会让班内特家的财产落入别人之手,对双方都有好处。柯林斯原属意的是珍,但得知她“几乎已经和宾利先生订婚”之后,开始将目光转向可爱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自然不肯嫁他,但班内特太太极力支持这门婚事,甚至试图强迫伊丽莎白首肯。然而,明白事理的班内特先生却对伊丽莎白说:“如果你不嫁柯林斯先生,你母亲不理你了,但如果你嫁的话,便是我不理你了。”,从而表示支持爱女的决定。与此同时,伊丽莎白认识了一位军官,韦克翰先生。韦克翰先生英俊迷人、风度翩翩,令伊丽莎白迅速倾心于他。但他们二人有次谈话,韦克翰竟告诉她:达西先生曾对他很坏,令他失去了本来唾手可得的财富和机会,伊丽莎白听后,更加厌恶达西先生了。

被拒绝后,柯林斯先生转而向伊丽莎白最好的朋友夏洛特·卢卡斯求婚,夏洛特答应,二人很快结婚了。班内特太太非常失望,但让她更失望的是不久宾利先生突然搬回伦敦。珍无比痛心,母亲的长吁短叹更使她难过。伊丽莎白应柯林斯先生和夏洛特新婚夫妇之邀,去参观他们教区,在凯瑟琳·德·鲍尔夫人的罗新斯庄园看见达西先生,他是夫人的姨侄。达西先生几番争扎,当面向伊丽莎白承求婚,但他告白的态度仍是傲慢,伊丽莎白大为惊讶,但因为达西先生的态度、韦克翰先生之前的指控和得知是达西先生曾阻挠宾利和珍在一起,愤怒的她告知达西:“即使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死光了,(她)也不可能同他结婚。”

第二天早上,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在散步中相遇。达西交给伊丽莎白一封信,然后冷冷离开。信中达西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他写道,除了她那些举止粗俗、令人尴尬的亲戚外,他见珍看上去无动于衷,以为她并不真心爱宾利,思考再三才劝朋友放弃。伊丽莎白也承认,珍矜持的个性使得其他人难以确定她的真心。同时,达西也揭露了韦克翰花花公子、投机取巧的真面目。达西以前的行为有了新的合理解释,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也逐渐消除了。

后来,伊丽莎白和她的舅父母嘉蒂纳夫妇同偕旅行,并参观了达西先生的故居彭伯里。在庄园内散步的时候竟巧遇达西。达西的行为举止显得亲切了许多。伊丽莎白这才发现,原来他的傲慢后面隐藏着真诚、慷慨的本性,对他开始有所改观。

但当二人正在增进感情的时候,却突然收到消息,得知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亚私奔了。由于伊丽莎白的疏忽,没有揭露韦克翰的真面目,才使得年轻幼稚的丽迪亚上了当,同韦克翰双双逃出军团躲避赌债。达西找到了韦克翰,替他还清了赌债并迫使他同丽迪亚结婚,挽救了丽迪亚和班内特家的名誉。尽管达西要求保密,但丽迪亚的快嘴和嘉蒂纳太太最终的坦白仍使伊丽莎白了解了实情,并彻底扭转了她对达西的情感。

达西的姨母凯瑟琳夫人威胁伊丽莎白不要答应达西先生的求婚,坚持达西必须娶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这才发现并明白了即使自己拒绝了达西的第一次求婚,达西仍然爱她。当达西将宾利先生带回乡间,回到珍的身边时(他们很快订婚了),伊丽莎白向达西敞开了心扉,幸福终于降临。

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是一部写实主义小说,书名的小标题为“1830年的编年史”(Chronique de 1830),作者为法国小说家司汤达(Stendhal),本名亨利·培尔(Henri Beyle)。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正文)) 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管道(一说是轮盘上的红色与黑色)。故事的背景是法国东部一个村庄韦里埃(Verrières),有一个名叫于连·索海尔(Julien Sorel)的外省青年,父亲是一名木工,于连虽是贫穷出身,但英俊潇洒,有一双大眼睛,勤奋刻苦,记忆力惊人,学过木工、拉丁文、神学。他崇拜拿破仑,认为他是“由一个既卑微又穷困的下级军官,只靠他身佩的长剑,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于是死抱着书本,并准备日后成为神父,并非他真的对宗教有兴趣,而是想利用宗教达到他攀登上层社会的目的。

他投入西朗神父(l"abbé Chélan)门下,靠着惊人的记忆力将整本拉丁文的圣经背了下来,轰动了全城。由于西朗神父的推荐,维立叶尔城的市长兼实业家雷纳先生(M. de Rênal)找了他去任家庭教师,雷纳先生家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园,于连不安于职守,趁机勾搭上市长的年轻夫人德·雷纳(Mme de Rênal),修道院长大的夫人对自己的丈夫感到厌恶,她把心思放在教养3个孩子上面,她认为男人“除了金钱、权势、勋章的贪欲以外,对于一切都是麻木不仁”,但是见到于连之后,她陷入了热恋,既兴奋又感到罪恶。同时夫人的女仆爱丽莎(Eliza)也爱上了于连,她请西郎神父转达她对于连的爱慕,但被拒绝。夏天时刻市长全家搬到凡尼镇乡下避暑,于连对市长夫人的感情更进一步,半夜时闯进了她的房间。女仆爱丽莎把夫人的事告诉了哇列诺先生,哇列诺先生写信告诉市长先生,雷纳先生知道这事后,但又莫可奈何。西朗神父劝他到贝尚松神学院进修。

神学院院长彼拉神父(M. Pirard)是西郎神父的好友,对于连特别关照,让他当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教师。后来彼拉神父在离职前又介绍于连在巴黎木尔侯爵(Marquess de la Mole)家里当私人秘书,这时他认识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Mathilde de la Mole),玛蒂尔德高傲而美丽,渴望追求浪漫的气息,她看不上一般的贵族公子,反而跟一身傲气的于连擦出爱的火花。她指示于连在月光下爬梯进入她的卧室,于连满脸疑惑的跟她见面,玛蒂尔德便跟他做爱,但玛蒂尔德很快就感到后悔,于是对他若即若离。于连听了朋友的建议,追求她的朋友元帅夫人,于连回到巴黎后开始写一封又一封的书信给元帅夫人,元帅夫人大受感动,给于连回信。终于,玛蒂尔德受不了打击,跪倒在于连的脚下,求他爱她。玛蒂尔德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双方论及婚嫁,木尔侯爵虽感忿怒,但迫于无奈,给予于连大量的财产与贵族身份,他成为骠骑兵中尉。于连开始幻想自己在三十岁时当上司令。这时市长夫人出于嫉妒,写信给贵族小姐的家长,揭穿了他的丑行,让于连前功尽弃。于连一怒之下,在教堂开枪打伤了从中作梗的市长夫人,后来于连才知道市长夫人是被神父所逼,后悔莫及。法庭以预谋杀人的罪名判处于连死刑,于连拒绝上诉,拒绝做临终祷告,走上断头台,玛蒂尔德坐上马车将于连的头颅放在膝盖上,来到他生前选定的墓地,亲手将之埋葬。三天后,市长夫人因过度思念于连去世。

高老头》(法语:Le Père Goriot)是法国小说家、编剧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于1835年所著的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系列小说中的《私人生活场景》章节。故事背景设于1819年的巴黎。 这本书是巴尔札克对拜金主义最深刻的描述及抨击,亦为《人间喜剧》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高老头》最初是以连载的方式刊登,时间在1834年冬至1835年,被广泛认为是巴尔扎克最重要的作品。[2]巴尔扎克使用了独特的写作手段,即将另一部小说中的角色用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小说也因它现实主义的风格而著名,使用微小的细节来进行人物或潜台词的描述。小说的背景是波旁王朝复辟,复辟对法国社会影响深远;个人在社会上取得更高的地位时小说的主题。巴黎城也有自己的特色 – 特别是年轻的拉斯蒂涅, 他来自法国南部省份。巴尔扎克用过高老头和其他人来对家庭和婚姻进行了分析,并对此表现出了悲观的态度。小说获得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评论家对作者刻画人物和细节做出了褒奖;另一些作家则对腐败和贪婪的描述反唇相讥。不管怎样,巴尔扎克的小说被大众接受,常常被改编为戏剧或电影。它创造出了一个法语词“Rastignac”(拉斯蒂涅),即巴结权贵、不择手段地攀高枝的家伙。

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又译名“块肉余生录”,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重要作品,全名是《布伦德斯通贫民窟的大卫·科波菲尔之个人历史、历险、经历和观察(他从来没想以任何方式出版)》,写于1848—1850年。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故事以连载的方式刊登,用时两年。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藉“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作品所展示的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点。在1867年版中,狄更斯写到:“和许多溺爱的父母一样,我也有一个心中最喜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大卫·科波菲尔。”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故事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童年到成年的成长经历。1820年,大卫出生于英格兰诺福克大雅茅斯布伦德斯通镇,他的父亲六个月前刚刚去世。童年的大卫与母亲和家仆裴果提一块儿生活。七岁时,母亲嫁给了爱德华·摩德斯通。爱德华·摩德斯通和他的妹妹简随后搬了进来,大卫非常不喜欢他们。摩德斯通见大卫学习欠佳就常常大打出手;作为回应,大卫咬了他一口,结果被送入了寄宿学校萨伦学堂。学校校长是克里克尔先生,性情残暴。在那里,大卫与詹姆斯·斯蒂福、汤米·特拉德成为朋友。

大卫回家过节,得知母亲生了孩子。大卫返回学堂不久,母亲和婴孩就双双离世,大卫立刻回到了家里。裴果提嫁给了巴吉斯先生。摩德斯通把大卫交给伦敦的酒商那里工作——摩德斯通是其中的一名股东。大卫的房东,威尔金斯·米考伯被关进了负债人监狱(国王法院监狱),在那里蹲了几个月,释放后回到了普利茅斯。伦敦再没有人照顾大卫了,于是他决定逃跑。

他从伦敦步行致丹佛,找到了他唯一的亲人——单身、古怪的贝西·特洛乌德姨妈。虽然摩德斯通想要回孩子的监护权,但姨妈决定照料他。姨妈将大卫改名为“特洛乌德·科波菲尔”,即“特洛”,该名字成为他在小说中众多名字之一。

当大卫步入成年,朋友来来去去。这包括裴果提一家,以及小艾米丽。大卫的同学斯蒂福勾引了艾米丽,与她私奔,是故事中最大悲剧的前奏。房东女儿阿格尼丝则成了大卫的知心朋友。在小说里,米考伯深陷债务烦恼,但终于鼓起勇气,揭露了乌利亚·希普的骗局。米考伯被描述为虽然深受折磨,但依然和蔼可亲的人;他与狄更斯的父亲有类似的遭遇,因欠债而被短期监禁。

就主要人物而言,小说都交代了结局。裴果提的哥哥丹尼尔带着艾米丽去了澳大利亚,米古治太太和米考伯先生也一块上船。他们在新世界获得了幸福生活。大卫迎娶了漂亮而天真的多拉·斯彭洛,后者在流产后撒手人环。大卫最终回到了贤惠的阿格尼丝身边,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和阿格尼丝生育了至少四个孩子,并将其中的一位命名为贝西·特洛乌德。

包法利夫人》(法语:Madame Bovary),是福楼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1856年开始在《巴黎杂志》上连载,一开始因内容太过敏感而被指控为淫秽之作,批评这部书“违反公共和宗教、道德及善良风俗”,并要求删除一些片段,福楼拜坚持不删改一字,1857年2月7日经法院审判无罪,福楼拜开始声名大噪。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被视为是“新艺术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说”,书中主角爱玛·鲁奥是一位农庄长大的女孩,美丽但不文静,因为父亲腿骨折受伤而认识了平凡的小镇医生夏尔·包法利,包法利为她的美貌而倾倒,向她求婚,在成为包法利夫人后,平淡的婚姻生活让爱玛大失所望,她沉浸在追求炙热爱情的美梦中,先后结识了才华洋溢的年轻人赖昂和俊朗的贵族鲁道夫,并发生了出轨的行为,忽略了丈夫和新生的孩子,使她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鲁道夫只是一个逢场作戏的花花公子,在厌倦了爱玛的肉体之后,他决定抛弃爱玛而到卢昂去找另一个情妇。爱玛知道后气得大病一场。病好以后,她想痛改前非,开始重新生活。包法利医生带她去卢昂看戏解闷,凑巧在剧场里遇到了爱玛曾为之心动的赖昂。两人旧情复燃,她借口学钢琴之名义,偷偷跟赖昂幽会。陷入热恋的她,从服装商人勒内那儿赊购了大量的服饰打扮自已,累积大量债务。迫使爱玛瞒着丈夫把房产权抵押了债务,不断的借债与不断的典当,使得爱玛陷入困境,法院限定爱玛在二十四小时内,把全部八千法郎的借款还清。她求助于情人赖昂,暗示要他盗用公款,赖昂却对她冷漠以待。最后爱玛在绝望之余吃下砒霜,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包法利先生受到严重打击,不久也死了,爱玛遗下的女儿寄养在姨母家里,因姨母家穷,后来进了纱厂。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据考证,包法利夫人是一个真实社会事件的改编。包法利医生正是福楼拜父亲的学生、外科医生德拉马尔,是一名乡下医生,德拉马尔医生早年丧偶,1839年娶了农场主女儿、17岁的德尔菲娜,也就是爱玛的原型。后来妻子德尔菲娜与人通奸,最后走上自杀的绝路。

福楼拜在作品里透过无数的繁琐细节描写包法利夫人的心理状态,在跟鲁道夫欢好之后,她很兴奋的说:“我有一个情人了!我有一个情人了!”,故事中许多性暗示展现爱玛在性方面的饥渴,例如她在赖昂的房间里一会儿用他的梳子梳头发,一会儿用牙齿咬着赖昂的烟斗柄。这部书展示了法国第二共和国时期的社会风貌,福楼拜常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1]。他对作品完美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1800页正反两面写满的《包法利夫人》草稿删节到最后只剩下500页。包法利夫人被称为十九世纪不朽名著,并直接影响到二十世纪的乔伊斯、普鲁斯特等大作家。

白鲸记》(Moby-Dick; or, The Whale)为赫尔曼·梅尔维尔发表于1851年的小说,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白鲸记》这个名字说的是一头叫莫比·迪克Moby Dick)的白色抹香鲸,并不是白鲸这个鲸鱼的种。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全书有442页,共分成135章,而节选版只有84章,因为篇幅过度冗长,曾一度认为不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在英国多次被退稿,1851年出版,读者反应十分冷淡,第一年只卖出5本,一直到《白鲸记》出版了七十年(1920年)后,梅尔维尔在美国文学的地位才获得重新评价(可惜梅尔维尔已在1891年9月28日去世,无法看到自己的成就),福克纳说过:“看完《白鲸记》,第一个想法是希望这本书是我写的。”至今日,《白鲸记》已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白鲸记》故事结构简单,是一部以海上捕鲸业为题材的小说,一位名叫亚哈(Ahab)的“裴廓德号”(Pequod,IPA:ˈpikwɒt,或译为披谷德号)捕鲸船船长带领全体船员,追捕一条叫做“莫比·迪克”(Moby Dick)的大白鲸的历险过程。

亚哈是一名意志坚定的船长,聪明、自大,他在海上四十年,有十分丰富的航海和捕鲸经验,对各个大洋的海况和鲸鱼的分布都非常熟悉。在一次捕鲸过程中,亚哈被一只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鲸咬断了一条腿,从此决心一定要捕杀莫比·迪克。他说:“不要对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阳得罪我,我也会出手痛击。”

“裴廓德号”出航时聘雇了来自纽约的以实玛利(Ishmael)和科科伏柯岛(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实玛利厌烦了陆上枯燥乏味的生活,于是决定到海上冒险,在旅店中,认识了标枪手魁魁格,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一起登上了捕鲸船“裴廓德”号。对宗教、种族,以实玛利有自己的认识,他说:“宁愿与一个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与一个酗酒的基督徒交往。”整个故事几乎是用以实玛利为第一人称来描述,本书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实玛利(Call me Ishmael)。”,成为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开场白之一。

呼啸山庄》(英语: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世界文学名著,英国文学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的小说,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

《呼啸山庄》于1847年首度出版。当时因为内容对人性丑恶的描写而遭致非议,被称为是一本“可怕而野蛮”的书,书中写尽了寂寥的荒野、偏僻的古堡、粗暴的爱情,气氛阴郁而浓厚,被当时人所不容。一直以来其姊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较受评论家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小说逐渐的被主流社会所认同,并且被认为是勃朗特三姐妹所有作品中最为出色的一部。[1]艾米丽独特的气质,对世界的感悟,对荒原的依恋和描写,给这部小说增添了独特的审美意味,这是这部小说明显不同于维多利亚时代其他小说的原因。其中也继承了象征、恐怖和神秘等哥特小说手法。

小说的背景是十八世纪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来自城市的年轻人洛克伍德租下了沼泽地的画眉田庄,在一次拜访房东希斯克利夫的过程中,发现了隐藏在呼啸山庄里的一段过往:

呼啸山庄过去的主人老恩肖(Earnshaw)一次去利物浦办事,带回一个身份不明的吉普赛男孩,将他取名为希斯克利夫(Heathcliff)。这位小男孩夺去了老主人对长子辛德利(Hindley)以及女儿凯瑟琳(Catherine)的宠爱,他逐渐遭到辛德利的怨恨,但与凯瑟琳日久生情。老恩肖死后,辛德利与妻子法兰西丝继承了山庄,为了报复,他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而凯瑟琳尽管仍深爱希斯克利夫,却为了金钱和地位,嫁给了富有、英俊的画眉田庄主人埃德加·林顿(Edgar Linton),希斯克利夫因而在暴风雨之夜愤而出走。

三年后,希斯克利夫再次回到沼泽地,他已成为一位富有的绅士,决定报复迫害他的辛德利,以及夺走他爱人的埃德加。他首先以赌博的方式剥夺了辛德利的财产与呼啸山庄,将辛德利的儿子哈里顿培养成一个粗鄙、无知的仆人。之后,他还诱骗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Isabella)与之私奔,造成林顿兄妹失和。埃德加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使得凯瑟琳内心挣扎不已,痛苦不堪的她最后在生产中死去,留下了女儿小凯瑟琳。而伊莎贝拉则在婚后不堪虐待,逃到城市里并生下了儿子林顿。

希斯克利夫仍不满足,他强迫埃德加交出伊莎贝拉的儿子林顿,之后又设法迫使他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体弱多病的林顿。埃德加不久后病死了,遗产与画眉田庄全成为外甥林顿的财产,而林顿不久后也死去,财产最终落入希斯克利夫的手里,小凯瑟琳也被永远监禁在呼啸山庄中。复仇得逞了,但他却感到内心的空虚,甚至将凯瑟琳的棺木掘开,希望能与她长相厮守,最后不吃不喝、苦恋而亡。在他死后,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两人相爱,继承了山庄与田庄的产业,上一代不圆满的爱情在下一代得到了补偿。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是粗暴的,却也是无可取代的。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语: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英语:The Brothers Karamazov)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通常也被认为是他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鸿篇巨制在经历了《俄国导报》上两年的连载后,于1880年完成。他曾构想将其作为他的一部更宏大的作品《一个伟大罪人的一生》(The Life of a Great Sinner)的第一部分,然而未能如愿,他在《卡拉马佐夫兄弟》完成后仅四个月就辞世了。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整部小说有两个层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桩弑父案,而受害人的几个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有串谋之嫌;但深层次上,这是一幕关于人精神的戏剧,讲述了一个信仰、猜忌、理智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这部小说写作于俄罗斯的旧鲁萨,而整个故事也发生于这座小镇。

自从出版以来,这部作品曾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3]、教宗本笃十六世[4]以及传记作家康斯坦丁·莫丘利斯基(Konstantin Mochulsky)[5]等在不同领域的人物评价为具有极高的成就。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78年开始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小说的发端就能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年深受的几处影响的痕迹。例如他此时深受俄国哲学家和思想家Nikolai Fyodorovich Fyodorov的影响。Fyodorov推崇基督教中“凡人通过向耶稣对先辈的过错进行弥补达到救赎与重生,从而达到天下大同”的理念。

宗教与哲学虽深刻影响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以及他笔下人物的命运,然而一个更大的悲剧却彻底改变了小说的命运。1878年5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年仅3岁的儿子阿辽沙 离开了人世,这也打断了小说的进度。陀斯妥思耶夫斯基遭受了空前巨大的打击,因为他儿子正是死于是家族遗传的癫痫病。他将对于儿子离世的悲伤写在小说中,将阿辽沙这个与儿子同名的人物设置为贯穿始末的英雄并赋予它所有为自己敬仰与寻求的美德。这份心痛也被揉和进了小说中退伍上尉斯涅吉辽夫 与他的儿子伊柳沙 的故事中。

一段个人经历也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让他选择以一场弑父案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19世纪5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传播反政府言论而被放逐至西伯利亚,成为强制劳工。那段时期,他遇到了一个名叫Ilyinsky的年轻人,他被指控谋财弑父而被放逐至此。大约十年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得知是Ilyinsky乃是被误判的,且在真正的杀人犯伏法之后才得以无罪释放。这个事件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这部小说中,更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决定力量。不仅如此,老卡拉马佐夫的大儿子德米特里的许多体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也都与Ilyinsky很相似。

战争与和平》(俄语:Война и мир),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作品。本书于1865年到1869年出版,讲述欧洲拿破仑时期的俄罗斯所发生的事。《战争与和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战争与和平》拥有许许多多真实的人物,如拿破仑、亚历山大一世,不过小说也塑造了虚构的人物。人物在第一卷与第二卷依序进入故事情节当中。小说的故事主轴与历史背景十分庞大,但重点主要放在三个贵族家庭:别祖霍夫、保尔康斯基以及罗斯托夫在十九世纪初期于战争与生活中的体验。

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战争与和平》还有一点突破传统:虽然身为历史小说,理应由记叙文组成,但是托尔斯泰从第二卷起慢慢塞入了一些专题性的议论文,以讨论他对历史、战争、权力等的看法。尾声的第二部分甚至完全跳脱故事框架,一针见血地分析并道出了故事的主题。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renwu/10319/

推荐访问:世界十大文豪的代表作

作家推荐文章

作家热门文章

作家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