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欧洲颤抖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匈奴帝国的衰落

发布时间:2018-04-13 来源:欧洲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 欧洲 > 让欧洲颤抖的&ldqu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城市】

让欧洲颤抖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匈奴帝国的衰落

让欧洲颤抖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匈奴帝国的衰落

当匈奴人的名号随着哥特人的西逃逐渐在罗马帝国造成不可克服的恐惧之时,他们的主体尚停留在俄罗斯的南部。这些地方,原来是阿兰人和东哥特人的故乡。匈奴人强占后,便以这里的广阔草原为根据地,开始劫掠东罗马的亚细亚诸省。成群的匈奴人,追随着以往阿兰人南进的旧路,向南越过欧亚的界山--高加索山脉,侵入近东各地。这个时候,他们还只是零星地骚扰罗马帝国的边境。

公元396年的时候,有一大群匈奴人出现在底格里斯河边,他们开始对泰西封城发动进攻。泰西封是波斯萨珊帝国的首都。安居乐业的城市居民,由他们的国王巴哈兰四世带领,在一番恶战之后击退了这群匈奴人。

不过,这类的征战都是偶发的,大部分的匈奴人还沉浸在新得牧场的喜悦之中,更多的人致力于恢复冒顿时代的游牧生活,希望在数百年的跋涉之后,歇歇脚。于是,匈奴的人口开始大量增长了,这部分新增长的人口,日后将会成为匈奴人鼎盛时代的中流砥柱。

仍然有大量的匈奴人涌入南俄草原,覆灭东哥特王国的那些不过是他们的先锋。这批浩大而凶猛的移民流,不断冲击着邻近的日耳曼人。骄傲的西哥特老王阿散那力克,终于离开了避居的德兰锡尔伐尼亚山,走进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请求西阿多修斯大帝的庇佑。数年之后的一个日子,一大群来源不明的东哥特人出现在多瑙河畔,请求进入东罗马的疆土,不过遭到了杀戮。而那批跟随呼纳蒙特臣服匈奴的东哥特人,也开始向西进入匈牙利平原,并与多瑙河畔的瑞维人发生过战斗。

当绝大部分的东哥特人来到喀尔巴阡山以西之时,多数的阿兰人也开始西迁,进入巴诺里亚北部,和属于日耳曼人的汪达尔人和瑞维人比邻而居,也许是因为面对着共同的压力,这三个语言、文化不同的种族,相处得非常亲密。

南俄草原,随着哥特人和阿兰人的离开,成为匈奴人独自拥有的地方。他们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占有这里的黄种人,之后的1000多年里,这块欧洲的草原一直为黄种人所保有。

公元400年的秋天,匈奴人在喀尔巴阡山以东休整了25年之后,开始了新的西征。这一次他们的领袖是乌尔丁,这一次他们的目标终于是罗马帝国了。不过,匈奴人和罗马的第一次接触还是彬彬有礼、一团和气的。

那一年,有一个叫盖尼亚的东罗马将官,在谋反失败之后,逃过多瑙河下游,一头扎进乌尔丁的领地。这块今天属于罗马尼亚的领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为匈奴人所得。但是,可以确信的是,乌尔丁和这批匈奴人,对罗马尚抱有一份尊重和友善,他们把这位叛贼的首级送到君士坦丁堡,献给罗马皇帝。

接着,匈奴人还在罗马对抗异族的战争中,给予了东罗马帝国有力的支持。故事发生在公元405年。此前,有一个雷大盖斯的哥特首领遭到乌尔丁的袭击,不得不带着族人离开匈牙利东部,渡过多瑙河,侵入罗马的巴诺尼亚省。然而这群入侵的逃亡者,仍逃避不了匈奴人的魔掌,不得不再次西迁。这一次,他们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帝国的腹心--意大利。在一个叫法哀苏里的地方,他们遭遇西罗马军队的袭击,以及背后匈奴人的追杀,结果全军覆没。

雷大盖斯和其族人的逃亡,虽然完全失败了,但他们却给罗马在西方的领土给予了间接而持久的打击。他们曾经冲进了巴诺尼亚,乌尔丁带领的匈奴人紧跟其后,曾经在巴诺尼亚和睦相处的三支部落--汪达尔人、瑞维人、阿兰人,在匈奴、哥特的两大民族威胁之下,再也无法在这里安枕。他们开始联袂西进,终于在公元406年渡过莱茵河,进入法兰克人盘踞的高卢(地盘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四大民族的聚集导致莱茵河畔的大战。传说战争中有两万汪达尔人被杀,包括他们的王。幸好阿兰人的援军及时赶到,他们才能摆脱全军覆没的悲剧。最终,三族人冲破法兰克人的防线,在此后的3年里,尽情焚烧和掠夺高卢的城池,直到罗马援军的到来。公元409年的时候,他们都已经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利比亚半岛,最终在这里建立了国家。瑞维王国建在半岛的西北部,而阿兰人则建国于今天葡萄牙的疆域之上,与法兰克人交战、牺牲最多的汪达尔人则拥剩下的地方。

当雷大盖斯带领的哥特人和瑞维人、汪达尔人、阿兰人,在匈奴人的压力之下不断西迁的时候,高傲的西哥特人,在国主阿勒力克的统率下,也开始向西罗马帝国进犯。阿勒力克首先向西罗马皇帝荷诺洛斯讹诈大宗金钱,以供养他的军队。但是,这个荷诺洛斯是个无能而又死硬的人,他在拒绝阿勒力克的讹诈之后,放弃罗马城的防卫,遁入帝国北部的首府--拉文那城。阿勒力克见来文的不行,决意使用武力。公元408年,他带领西哥特人,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平原,目标直指帝国首都--罗马城。

在之后的3年里,他们三次围攻罗马城,每次都获得胜利。第一次的围困,他们带走大批的赔款;第二次的围困,他们做了帝国的高级军官,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拥立了一个皇帝。第三次的进攻,他们对罗马城造成了永久的伤害。当然,信奉基督的哥特人,没有破坏教堂,也没有染教堂的财产,被焚毁的公共建筑甚至只有一所,不过教堂之外的财产全遭洗劫。更让罗马人痛心的是,罗马作为一个不可侵犯的圣城,竟然被蛮族人攻破了,罗马的威严与光荣,受到有史以来的最大打击。

阿勒力克在抢劫罗马城之后,继续南进,他几乎蹂躏了意大利南部的每一寸领土。接着把目光投向"帝国的仓库"--北非。不过,他的远征计划随着他的去世而告终。继任领袖的阿萨尔夫,为巩哥特人在意大利已有的地位,开始寻求与罗马的和解。他率领军队朝西北而行,占据了高卢(地盘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南部的大片土地,之后又娶了西罗马皇帝荷诺洛斯的妹妹为妻。他和他的继承者们,成为罗马帝国名义上的总督。他们以罗马代表的名义,越过比利牛斯山,夺取了汪达尔人占据的西班牙东北部。

当西哥特人为摆脱匈奴人的流扰,进入罗马帝国,并获得高卢(地盘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南部的时候,另两支日耳曼人--勃艮底人和法兰克人,在多次被匈奴人击败后,也开始向西逃亡,他们越过莱茵河占据高卢北部。当众多的蛮族在乌尔丁带领的匈奴人驱赶之下向西奔逃、侵扰西罗马帝国的时候,匈奴人自己对于西罗马帝国并没有太大的动作。他们只不过赶走了其他蛮族,成为巴诺尼亚的主人翁。至于抢劫掠夺的勾当,只是以东罗马帝国为目标,而且似乎没有造成多少直接的伤害。相反,匈奴人还在这些轻微的劫掠中,失去了他们的王。

公元408年,乌尔丁已成为在欧洲的所有匈奴部落的共主,被罗马人称为"多瑙河以北所有蛮族的首领"。乌尔丁为人异常骄傲自大,他曾经指着太阳,对前来求和的罗马官员说:"凡日光所照临的地方,只要我愿意,都能够加以征服。"一次劫掠之后,正当他携带大量的战利品、得意洋洋地回国之时,突然遭遇罗马人的埋伏。许多旧部下都离弃了他,害得他差点埋骨在这里。不久之后,他的名字就在世上湮没了。游牧民族似乎总依赖英雄,英雄的出现,将会带来民族的荣光,而当英雄凋零之时,民族也随之黯然了。

乌尔丁的时代过去了,匈奴人的故事,似乎又沉寂下来了。

十多年后,一个新的王朝渐渐浮出水面。人们喜欢把它叫做阿提拉王朝。但实际上新王朝的缔造者是阿提拉的叔父--奥克塔儿和他的兄弟路阿。克塔儿的生平隐晦不明。但我们可以确信,他曾经率部攻击莱茵河滨的勃艮底人,并最后因此阵亡。

奥克塔儿的继承者,并非他的儿子,乃是他的兄弟路阿。路阿在位的时候,经常骚扰东罗马帝国,并从那里得到许多的好处,先是每年350磅的黄金。到了432年的时候,匈奴王国的威权已经增长到惊人的地步,以至于它的王路阿敢于这样宣布:凡是一切位于多瑙河以北的部落,都应该臣属于他;要求罗马人正式废止和这些小部落订立的一切协定,此后的协定都应该向匈奴朝廷去谈判。在位的东罗马皇帝西阿多修斯,是一个奇怪的领袖,某种程度上,他更像一个神学家,而不是帝国的守卫者。他对于匈奴人的严厉要求,除了和谈之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当匈奴王路阿的宣言发布两年之后,西阿多修斯的使者才到达匈奴的国境。此时老王路阿已经过世,继承他的是两个侄子:白里达和阿提拉。

双王与罗马使者的和谈,与其说在马格斯城(今塞尔维亚境内),不如说是在马背上。这次的和谈是异常顺利的。匈奴的双王,在难民引渡和边区协定方面取得进步之后,又得到了倍于路阿时代的年金。

不久,白里达死了,阿提拉成了唯一的匈奴王。白里达究竟是不是被他的兄弟阿提拉害死的?这个问题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阿提拉时代到来了。此后不久,东西罗马帝国的使者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匈牙利平原,使尽各种非暴力的方法,以阻止匈奴的入侵,然而结果都是枉然。整个欧洲,再也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可以阻挡阿提拉的万丈雄心。

在叙述阿提拉的光辉业绩之前,不得不对他个人加以介绍。因为,阿提拉是一个太过重要的人,可以说他掩盖了整个匈奴帝国的光芒,或者说整个帝国被他照亮。传说,他是阿提拉王朝开国三君之一蒙杜克的儿子,他的血统可能追溯到第一个北单于郅支。所以,理所当然,他是蒙古人种,即黄种人。他的容貌也可以证明这点:身躯不高,胸宽头大,两眼小而深邃,鼻子扁平,皮肤微黑。他走起路来显得很高傲,目光四射。他酷爱战争,而且行为放任,在会场当中不怒自威,对于请求他庇护的人,则又显得仁慈而优容。

他的私生活非常简单。他的宴会中有着各种山珍海味,但他自己还是粗茶淡饭。他的大臣们都用金银的器皿,而他自己的食具却是木制的。

他喜欢饮酒,而且善于饮酒。

他的妻子很多,但却只有一位王后,他的子女很多,但最受宠爱的只有一位--尔内克。

他是一个很迷信的人。相传有一次,一位农夫偶然发现了一柄"被塞西安历代国王视为神圣的"战神之剑",然后把它献给了阿提拉。阿提拉得到这柄宝剑后,更加不可一世,自认受命为全世界的统治者,借助战神之剑,可以无往不胜。然而,他并不相信任何宗教。

他是求贤若渴的君王,任用人才不拘一格。在他的王座之下,有各种民族的大臣,包括许多日耳曼人的附庸国王,以及许多希腊或者罗马出生的人士。阿提拉的私人秘书名叫康士坦修斯,就是一个出生于意大利的罗马公民。这个康士坦修斯有一个出名的儿子,后来成了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

他常常在笑声大作、万众喧腾的宴会上,面不改色,一直保持他沉静不移的态度。

他独掌大权后的第一场大战,发生在公元447年。是年1月,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和色雷斯等省区发生强烈地震,持续了四月之久。阿提拉乘机进攻东罗马。这是一场可怕的征战。战役中,被他毁灭的城市和要塞,数目在70个以上。有一支匈奴军甚至远征到希腊北部的温泉关,另有一支则光顾过达达尼尔海峡。最终,东罗马皇帝西阿多修斯为使阿提拉的军队离开东罗马的领土,被迫与之签订了最屈辱的条约:东罗马人每年须付给阿提拉黄金2100磅作为俸禄,这一数字是路阿时代的7倍。另外,还必须先付清黄金6000磅以清还旧债。之后阿提拉故意派遣他的宠臣们,前去君士坦丁堡,名义上是引渡匈奴逃犯,实际上是为这些宠臣提供收受贿赂的机会。

这场战争导致整个东罗马帝国的财政状况濒临崩溃,为了解决这一窘境,东罗马皇帝不得不横征暴敛,甚至将许多富户的财产充公。即使如此,也难以满足匈奴人贪婪的心。

如果不是450年西阿多修斯的崩逝和元老马西安的继位,也许东罗马帝国会在匈奴人的盘剥之下轰然倒塌。当看到东罗马帝国的财产已经搜刮殆尽,而新皇帝已经巩固了帝国国防的时候,阿提拉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西罗马帝国。

阿提拉对西罗马的远征,也许是偶然的。他和西罗马之间一直维持着一种良好的友谊。居中调处的是西罗马宫廷的宠臣阿契斯。阿契斯是西罗马最有势力的政治领袖和军事领袖。他在年少时曾作为人质留在匈奴,与阿提拉相交至深。在路阿执掌匈奴的时代里,阿契斯曾经两次借得匈奴军,用以平定西罗马的内乱。后来阿提拉在位时,阿契斯又三借匈奴军,用以征讨西哥特人、勃艮底人等蛮族。但到了450年的时候,阿契斯和阿提拉两人的关系发生破裂,这同时意味着匈奴和西罗马蜜月时期的终结。此时,所向披靡的阿提拉决心惩罚西罗马人。正在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帮助阿提拉找到了发动战争的理由。她的名字是荷诺丽亚--西罗马皇帝瓦伦廷三世的妹妹。这位公主自幼便浪漫、热情而富有野性。16岁的时候,她就与一位宫中的低级官员私通,因而被监视起来。不知为何,她竟然不顾阿提拉已有三千妃嫔的状况,主动设法寄去一封滚烫的求爱信,并附加一枚指环作为信物。

公元450年,阿提拉以此为由索取荷诺丽亚公主,并要求以西罗马帝国的一半作为嫁妆。遭拒之后,阿提拉便以此为由,诉诸战争,当阿提拉的大军渡过莱茵河,一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直到奥尔良城下。奥尔良是当时高卢最重要的城市,一旦夺取它,就掌控了高卢的军事中心。但这个时候,阿提拉昔日的好友、罗马大将阿契斯率兵来援,同来助阵的还有西哥特人、勃艮底人、阿兰人等蛮族军队。双方在特罗哀和梅资间的加泰隆尼亚之野,展开一场大战。

朋友间的争斗,往往没有胜利可言,他们彼此熟悉,常常在对方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之前,就预先做好准备,每一次的较量都是真正的较量,几无意外可言。而阿契斯和阿提拉这对昔日的密友,各自麾下的军队都是由当世最强大的士兵组成:罗马人和匈奴人。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传说一日之内,战死沙场的人超过15万人,其中包括西哥特王西阿多利克。这种惨烈的相互残杀,带来的不过是两败俱伤,没有任何进展可言。也许算是罗马人抵抗了阿提拉的进攻,不过进攻可以随时进行。

阿提拉带着匈奴人退出了高卢,回归到匈牙利。不过,两年之后,他又卷土重来。这次,阿提拉不再去招惹蛮族密布的高卢,而把目标锁定只有罗马人守护的意大利。当阿提拉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阿奎利亚的时候,罗马人只能孤军奋战了。这座古老的帝国城市,在许多世纪以来,都是意大利东北部的首府,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众多自豪的居民,然而他们保家卫国的意志,依然抵挡不了阿提拉的野心,最终城市沦陷,建筑尽毁,居民遭受屠杀。幸而逃脱的罗马人,在亚德里亚海边创建了一座新的城市,这座城市后来取代了阿奎利亚的地位,成为意大利东北的首府。又过了若干年,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威尼斯。

此刻,阿提拉的军队,没有因为阿奎利亚的陷落而停止脚步,他们开往巴杜亚、伐罗那和米兰,所有这些意大利北部的城市,都没有逃过阿提拉的蹂躏。人们这样形容他的残暴:"凡是阿提拉的马蹄践踏过的地方,草也永不生长。"

他甚至想侵犯那座不再神圣的罗马圣城--这个他当过人质、经历过无数屈辱的地方,这个他曾经最亲密的朋友和最强大的敌人所保卫、所居住的地方。但是天意弄人,他的军队开始陷入饥馑和瘟疫,而阿契斯也从君士坦丁堡借得大量援兵。

这时阿提拉不得不心平气和地接待罗马的使节。这个过程如何已无法知道。后来的基督徒们都把这次和谈的成功归结为上帝的保佑和教皇利奥一世面对匈奴人时的凛然正气。也许真的如此,谁知道呢!阿提拉最终带着他的全部战利品安然离去了。他临走时还恐吓教皇:假如罗马不亲手奉上他的"未婚妻"荷诺丽亚,罗马将会再次陷入深重的灾难。

阿提拉和他的军队,退回到匈奴人的国都去了。

他的国都建在匈牙利平原上,距离今天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不远。在这里,阿提拉会集起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大臣们,通过他们对几乎整个欧洲发号施令。其中,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和吉匹特人,受到阿提拉的重视,往往能够与他共商国政。他们的人民在阿提拉的统治下保有大量自治权,免除纳税,不用加入匈奴军队除非他自愿,但是在名义上臣服于阿提拉,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最终掌握在阿提拉的手里。莱茵河畔的阿莱曼尼人、勃艮底人以及法兰克人,也都被迫承认阿提拉的霸权。修令琴人和撒克逊人也被迫加入匈奴人的军队,为阿提拉服役。南俄草原上的匈奴人,人数也许比阿提拉手下的要多很多,但是他们也承认阿提拉无可争议的霸权。就连南俄草原以北森林中居住的斯拉夫人和芬人,也屈服于阿提拉的强权。

此刻,阿提拉的事业达到顶峰,帝国东起咸海,西至大西洋东岸,北到波罗的海,南抵多瑙河,地域之大,种族之多,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个帝国。

公元453年,罗马围困战之后的第二年,阿提拉又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她是一个日耳曼人,名字唤作伊笛可。新婚第二天,侍者见到新房久无动静,便破门而入,才发现阿提拉已倒在血泊里,他的新婚妻子正在一旁哭泣。这个自诩"上帝之鞭"的匈奴人,蒙受上帝的召见,升天了。

当他的侍从和战士发现他的死讯后,都剪下自己的一撮头发,并用利剑划破脸颊,来哀悼他的辞世。然而匈奴人没有哭泣,他们相信"最伟大的战士是不应以女性的哀号和泪水,而是以战士的鲜血来哀悼的。"在阿提拉的葬礼上,匈奴人的骑士们排着队,围绕着存放阿提拉遗体的大型丝绸天幕不停地转圈,向他们最伟大的领袖唱着丧歌。葬礼完结后,他们便依照传统,在阿提拉的坟墓前狂歌痛饮。

阿拉堤死后,他的经历被演化作不同的传奇。拉丁人、日耳曼人、冰岛人、匈牙利人,都把他放进本民族的传说里,加以赞颂和歌唱。

他一生占有过无数女人,也生下无数的儿子。这些儿子们个个野心勃勃,都想成为匈奴人乃至欧洲的王。帝国在他们的争斗之下,轰然倒塌了。那些心怀不满的日耳曼人,也因阿提拉的逝世,得以释放他们自己的野心,阿提拉曾经最宠爱的吉匹特人和东哥特人,率先起来反抗匈奴的统治。

公元454年,分崩离析的匈奴帝国,和日耳曼人的叛军,在匈牙利平原的内德尔河畔发生激战,结果匈奴人损兵数千,包括阿提拉的长子。

此后,匈奴人的威力便永远地消分了,他们被迫离开匈牙利平原,回到喀尔巴阡山以东,回到南俄罗斯草原,回到他们的同族当中。当然,也有一部分匈奴人,无法忘记阿提拉时代的荣光,他们分散成小队,在匈牙利平原上徘徊。一部分跟着阿提拉最钟爱的幼子尔内克,占据着多瑙河口以南的地方。另外两个王子恩内泽尔和乌尔清达尔占领着东罗马的德西亚省。他们在东罗马的眼里,已经没有多少危险性。东罗马朝廷谅解了他们,并允许他们以"同盟者"的资格,定居在过去数十年饱受战乱、人丁稀少的地方。

阿提拉死后八年,他的一个儿子邓昔力克,为了恢复父亲的荣光,开始向西进行冒险的征伐。他率领队伍沿多瑙河前进,目标锁定巴诺尼亚的东哥特人。双方相持数年之久,直到468年他们才渡过多瑙河南下,开始进犯东罗马帝国。不过这一次他们失败了。阿提拉这位颇具雄心的儿子和匈奴帝国复兴最后的希望,一起埋葬在这里。

就在邓昔力克西征的数年里,那些原居顿河和伏尔加河以东的匈奴人,迫于柔然人和西伯利亚人的巨大压力开始向西迁移。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他们飘荡在俄罗斯南部的大草原上,被称为保加利亚匈奴人。他们以顿河为界,分为两支:东岸的叫乌屈列格尔人,西岸的则称为库屈列格尔人。顿河西岸的这批保加利亚匈奴人,也和较早的匈奴人那样,不停地进犯匈牙利平原,但今非昔比,居住在该地的哥特人和其他日耳曼人已不再害怕匈奴人。他们一次又一次击败了这批新的移民。于是这批保加利亚匈奴人越过多瑙河,掠夺东罗马的色雷斯和马其顿。公元558年,一支保加利亚匈奴军,由柴白尔甘统率,一路上势如破竹,再度进发到君士坦丁堡,逼得东罗马著名的查士丁尼皇帝也无计可施。最后一位退休的老将利用多年征战的经验击退勇猛的柴白尔甘。之后,查士丁尼皇帝运用巧妙的外交和大额的贿赂,诱使分居顿河两岸的保加利亚匈奴人互相残杀。一场大战之后,他们两败俱伤。此时,被突厥人夺取家园的柔然人,向西渡过伏尔加河,一一击灭保加利亚匈奴人的国家。

自此,欧洲旧有的匈奴王国,基本上都结束了。

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公元374年,巴兰勃带领第一支匈奴人出现在欧洲的舞台上,那一年,他们灭亡了阿兰国。公元454年,阿提拉帝国的领袖,伟大的魔鬼阿提拉突然死在新婚的妻子身旁,那一年,帝国崩溃。如果巴兰勃对阿兰国的占有算是匈奴帝国的开端的话,那么到阿提拉死亡的那年,不过短短80年。八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漫长的,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是极为短暂的。然而,在如此短暂的岁月里,匈奴人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几乎所有欧洲的蛮族人,都臣服于他们的旗下,这中间包括至今尚很狂傲的日耳曼人。

不过,这个帝国存在的时间太短,以至于它还没有凝聚成形。它虽然建都在匈牙利平原上,但是,这些都城的建筑,似乎太过朴素,几乎全是木制的建筑,也许这是东方基因的遗传,汉人也喜欢用木头来建筑宫殿。这些木制的城池和宫殿之外,不过是些木制的围墙和栅栏,没有坚固的、用石头砌成的防护,好像他们只是暂时居住在这里,等到他们占据君士坦丁堡或者罗马的时候,他们再离开这里,随手可把它付之一炬。然而,他们没能做到。阿提拉和他的先辈们,曾经多次逼近东西罗马的都城,然而他们都未能真正进入。他们所定都的地方,不过是一个偏僻的地域,似乎不足以充当欧洲的中心。所以,尽管在这里,阿提拉曾经使得多瑙河北的各个蛮族在这里俯首听命,让东西罗马的使臣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带来数不尽的黄金以及放弃征伐的请求。但是,这一切,都如同梦一般,随着阿提拉的逝世,迅速地破灭了。

阿提拉确实是个伟大的人物,否则骄傲的日耳曼人、拉丁人、匈牙利人、冰岛人,不会对他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把他写进史诗里,永久地传唱下去,至今尚有人在为能拥有他的血统,而争论不休,还有些敬业的学者们,尝试着把查理大帝和阿提拉扯上关系。

然而,阿提拉掩盖了匈奴帝国的光芒。不错,作为一个征服者,他是极为强大、甚至伟大的。没有一支军队可以战胜他,即使是他的儿时密友阿契斯,没有一次战争之后,他尝到失败,他总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他不是一味求金的莽夫,他对当时最为发达的文明--罗马文明,耳熟能详,并运用这些知识,一次次击溃罗马人的心理防线。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他没有什么划时代的建树,除了他的帝国疆域本身。

如果要细细考察匈奴帝国在欧洲历史上带来的影响,首先想到的是,匈奴帝国军队到过欧洲很多地方,在每一个经过的地方,都寸草不生,难以修复。接着是匈奴人一次又一次地驱赶已然安居的蛮族人,阿兰人、哥特人、瑞维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勃艮底人,甚至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都被迫离乡背井,在欧洲大陆上四处流窜。多瑙河、莱茵河、南俄草原、匈牙利平原、高加索山、阿尔卑斯山、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到处燃起熊熊的战火。欧洲大陆,从希腊时代以来,似乎从来没有如此的热闹,罗马圣城陷落了,阿奎利亚毁灭了,君士坦丁堡一次次陷入危机,所有的欧洲人都朝不保夕,不能再享受罗马治下的和平。

这也许才是匈奴帝国真正带来的东西。然而这一切,不始于阿提拉,而开始于巴兰勃率领的第一支匈奴远征军,也不终于阿提拉,因为阿提拉死后,这些流血纷争,还延续了几百年,甚至说延续到现在,至于集大成,更谈不上,在他的治下,各蛮族之间似乎开始变得安静了,和平了,纷争的哥特人也慢慢团结起来了。阿提拉不过是一个最响亮的名字,他是那个时代的偶像,那个时代的明星,他是破坏时代、蛮族入侵时代的代名词。

欧洲的历史从此被彻底改变了,若干年后,由匈奴人开启的入侵狂潮尘埃落定。如果这个时候,一个公元1世纪的罗马人来到欧洲,他会惊奇地发现这一古老帝国的许多地区,竟然被日耳曼人所占据,他们采用了崭新而奇特的生活方式。他将会发现,许多地区的居民不再使用拉丁语,而代之以日耳曼语和诺曼语,古罗马人的宽外袍上装和裤子被代替,古罗马诸神也走下神坛,到处都变成上帝的信徒,而罗马帝国本身,也被无数的新型国家所代替。

甚至有人把近代欧洲之所以领先于亚洲,也归结为匈奴人所带来的一系列入侵。匈奴人入侵之前,整个欧洲基本上处在罗马帝国的光芒之下,自希腊以来的古典文明正牢牢抓住每一个欧洲人的心,即使那些边境的蛮族,也服膺在这一文明的光辉之下。这个文明的基础是亚平宁半岛、意大利平原上的自耕农,他们以辛勤的劳动,支撑着这个伟大帝国的运转。然而,来自蒙古高原的匈奴人,击碎了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载体--罗马帝国。蛮族不断融入罗马帝国成为公民。这些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蛮族,在匈奴入侵之后的数年之间,看到了大罗马帝国的没落,他们开始以广大的人口取代罗马帝国许多地区的罗马公民,并在那里取代帝国的文明,他们说自己的语言,带来自己的生活方式,信奉自己的宗教。而罗马人在这些洪流之中,因为人口不多的原因,声音显得越来越微弱。而最终一天,他们竟然淹没在蛮族人当中了。这些蛮族人不再信奉一个权威,他们建立起形形色色的国家,这些国家互相竞争,农业、商业、工业竞相发展,给欧洲注入了持续不断的活力。而在这个时候,亚洲,特别是居于东方的强盛一时的中国,尚处于举世一统的局面下,农业立国、儒家治国的理念依然持续,直到欧洲人的炮火到来之时。

其实,历史不好评说,匈奴人曾经在亚洲和欧洲都带来入侵的狂潮,在中国,它叫做"五胡乱中华",在罗马,它叫做"蛮族入侵",之后,中华帝国和西罗马帝国都先后崩溃了,中国人和罗马人都失去他们曾经一枝独秀的地位,慢慢走入到与各入侵民族相当甚至更低的地位上去了。但是,在纷乱过后,华夏子孙凭借他们众多的人口和强大的文明,再次征服了这些入侵的胡人,复兴了帝国和它承载的儒家文明,并且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大唐盛世。然而,罗马人由于他们人数不多,竟然淹没在蛮族的海洋里,一蹶不振。结果就是,中华文明延续下来了,成为唯一存在的古国文明。罗马的光辉则一去不返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这种彻底毁灭后的更生,使得罗马之后的欧洲,最终领先于中国,直到现在。

匈奴人所带来的历史转折,究竟如何评述,恐怕还要看日后欧洲与中国的表现了。因为中华文明还在继续。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chengshi/22535/

推荐访问:上帝之鞭阿提拉

欧洲推荐文章

欧洲热门文章

欧洲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