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集_浅析苏轼词作中的人生情怀

发布时间:2019-05-27 来源:明星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明星 > 苏轼词集_浅析苏轼词作中的人生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娱乐】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是北宋词坛最耀眼的明星,其词大气磅礴,有大家风范,突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在题材与内容,表现方法、风格特色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全方位展示了士大夫文人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面貌。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词作中浅析他的人生情怀。
  一、苏轼的词作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苏轼出生于官宦世家,又深受儒家思想的感染。忠君爱国的思想从小就根植于心。北宋统治者为了避免唐王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以文官带军,将财权和军权集中到中央,最终导致北宋边疆动荡不安,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苏轼来到宋辽边地的密州,畅怀忧虑之情,渴望杀敌报国,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中所描绘的太守大队人马簇拥,深得民心,具有宏阔的胸襟、澎湃的激情、杀敌卫国的斗志,这正是词人自我的写照。那种渴望建功报国的豪迈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异常苦闷。但他的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却不泯灭,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首词语言精练、富有特色,虽着墨不多却形象鲜明,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阔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感叹。整首词意境雄奇,风格豪迈,沉郁而不低沉,仍旧是渴望建功报国之吟唱。
  二、苏轼的词作抒发了真挚的亲人朋友之情
  词是一种文学样式,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宋词大多抒发的是文人和歌女之间的嬉戏之情。但苏轼的词作中涉及家人、友人真挚情愫的却很多,可以说比较常见。如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词人运用想象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情绪和神话传说融合一起,在月阴晴圆缺当中,渗透了辩证的哲理,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亦是对人生中无不散之筵席的感叹。
  苏轼的词作还表达了对亡妻王弗的思念。其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v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所作,运用了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同时又有自己的身世感慨,因此将夫妻之间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执着,开创了用词写悼亡的先河。
  三、苏轼的词作表达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感悟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全才、奇才。他的词作兼具的抒情功能与社会功效相得益彰。他能够从小事件入手,于细微之中洞悉生活之理与人生之真。其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于被贬官黄州时期,通过途中遇雨和对待风雨的态度的描写,抒发了不为忧患所扰的博大胸襟。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由于“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不堪;而苏轼却“竹杖芒鞋”“吟啸徐行”,气度非凡,乐趣一番。“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山头斜照却相迎”是词人被贬官期间,却能把失意抛却脑后,寄希望于未来。这首词反映出祸与福、顺与逆的超然处世哲学,给人以生命的启迪,耐人寻味,意义深远。
  四、苏轼的词作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议论。全词借景抒情,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体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苏轼的词作《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词的上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沾染着长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这些秋景的描写,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词的下片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苏轼感喟:“离开故乡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苏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却在梦中忆起了离别故乡。在梦惊之后遥望着西南方的远隔天涯的眉山“故园”,不禁一阵空虚寂寞。此情此景,触目伤神,全词便在那月亮正静静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全词借景抒情,层层递进,首尾相映,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总之,苏轼的词作,有爱国、爱家乡之情;亦有珍惜亲情、友情,崇尚田园之状。我们从苏轼的词作中领略了他的高尚人格和充满正能量的生命情怀。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yule/96147/

推荐访问:

明星推荐文章

明星热门文章

明星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