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子路的故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8-04-26 来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八卦 > 孔子与子路的故事有哪些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新闻】

孔子与子路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是子路的老师,但是更多的时候两个人却像一对好朋友,不仅仅因为子路可以直言不讳,更是因为子路可以顶撞孔子,批评孔子,可能这在孔子的弟子中是唯一的,所以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也是比较高的,子路对于孔子也是非常尊敬的。

孔子与子路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与子路

子路对孔子是尊敬的,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子路见了文弱的孔子有点不屑,孔子教导其要学习,子路说“何学之有?”可见其傲慢与伉直。孔子也不生气,说,要是能够装上羽毛,装上锋利的箭头做成一只弩箭,那么不就射得更加的深了吗?于是子路拜谢,说“敬受教。”可见子路是鲁莽的,而孔子对于子路也是大度的。而听过孔子的话后,子路立即对孔子表现出了尊敬。

在子路与孔子相处的过程中,子路有问题总是向孔子积极的讨教,比如子路问强、子路问孔子怎么治疗国家等,同时子路也毫不讳言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与孔子不同的意见,比如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去见南子,子路就非常不赞同,孔子也并没有摆出师长的架子,而是积极主动的向子路解释,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并没有将子路完全的当做是一个弟子。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是积极的启发自己的弟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子路总是第一个发言的,孔子问学生们的志向的时候,子路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志向,愿意与朋友共享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一起乘坐自己拥有的车马,一起共享好的衣服,即使是弄坏了也无所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豪放。

孔子与子路之间在长期的共处下也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信任,孔子在周游列国找不到施行自己思想的国度的时候,想要扎起小木筏漂流出海,孔子说,跟随我的可能只有子路了,子路听了很高兴,可见两个人是互相信任并且推崇的。

孔子与子路的情谊是相当深的,孔子对子路也是相当了解的,听说卫国发生政变后,孔子就说“子路死矣!”真的知道子路惨死,孔子在中庭大哭,甚至是“覆醢”。颜回死了,孔鲤死了,后来子路也死了,孔子受到接连的打击,于是在子路死后一年,公元前479年也去世了。

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中比较受孔子喜欢的一个学生,孔子非常了解子路的性情,在对其教育的时候因材施教,根据其性情做出适合的教育方式,同时孔子也是一个智者,能够根据事情的发展做出最有利于事情后续发展的选择,这从下面我们将要讲到的一个小故事就可见一斑。

孔子与子路的故事有哪些

子路受牛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子路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发现一个人掉到了水里,于是子路立即跳到水中将这个人救了上来,这个人为了感谢子路的救命之恩,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并且将牛牵回来给孔子看,讲述了自己救人的经过。很多人都觉得子路救人是做好事,但是接受别人的牛非常不妥。孔子却说:“鲁人必多拯人于溺矣!”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价值观,也可以看到孔子看得比较远,对于孔子来说子路接受牛要好过不接受牛。因为子路做了好事就应该得到好报,所以接受别人的酬谢是理所当然的,子路自己又没有要求别人给他牛,别人自动的献出来的,是对子路行为的肯定。同时接受牛对于子路来说是一个赞扬,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子路的善行,同时给与牛是被救者的选择,是符合被救者的价值观的,所以接受更好。同时接受牛之后这件事可以传的更加的远,这样就使得那些想要获得报酬的人觉得救人是可以有报酬的,是可能会获得一头牛的,所以在遇到溺水的人的时候就会积极的去拯救,从转化社会风气的方面来讲,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是非常有好处的。

很多人都在谴责子路,可是孔子却从这件事的社会意义上考虑,肯定了子路的行为,可见孔子看得比较远,比较深。

子路安葬在哪里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追随孔子的时间最长,子路死的比较惨烈,据史书记载被砍成了肉泥,所以尸首在混乱之中很可能也不能得到安葬,没有一处是明确的墓地,正是鉴于此,子路生前为官的地方的人民出于对子路的敬慕,为子路建立了坟墓便是表示哀思,现在存在的子路坟有四处。

孔子与子路的故事有哪些

子路坟

河南长恒县子路坟墓。子路生前最后的官职是蒲邑的宰,蒲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长恒县,所以子路死后很可能是葬在了这里,有人说这里的子路坟是子路的骨骼所葬地,也有人说这里只是一个衣冠冢。在宋代的时候,子路被追封为河内公,所以又称为河内公墓,在清代之后才称为子路坟。

山东莘县子路坟墓。《山东通志》中载有"仲子子路墓,在观城县东南负瑕村。",《观城县志》《曹州府志》中也有记载。宋代也有文字记载,明朝的记载特别详细。但是这个墓地比较少有人注意,文人墨客很少有人来到,一篇诗篇也没留下。

清丰县仲子坟墓。这里的墓地是嘉靖三十七年知县李汝宽所建,时间比较短,知道的也不多。

濮阳县子路坟墓,这里的墓地建立的时间也比较早,发现的时候已经能被盗挖,专家认为,这个墓地应该是在董仲舒时期建立的,在以后的各个年代都有修葺,明代曾经再三的重修,有碑文在墓侧。历代文人官绅的赞扬子路的诗词也比较多。

子路问事君译文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但是也是一个莽撞的人,一个好勇斗武的人,孔子在问他喜欢什么的时候子路毫不避讳的说,喜欢长剑。也就是喜欢武力。这与孔子的思想是非常相悖的,这样的一个人被孔子收归门下,也对孔子产生了尊敬,并且将自己不懂的事情经常请教孔子,孔子也能够根据其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孔子与子路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教学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意思也就是说,子路问怎么与君主相处,孔子说,不要欺骗自己的君主,也不要害怕得罪君主,应该在君主犯错误的时候做到敢于进谏。我想后者是子路非常容易做到的,以子路豪爽、伉直的性格,子路是完全可以做到实事求是,做到犯颜进谏的。但是子路是勇武过人的,性情是比较急躁的,所以可能并不能做到将事情了解清楚就直言相谏,有可能不能做到自己了解全部的真相,所以其所谏之事存在着偏差,甚至会因此因此造成君臣误解。对于不能了解全部的事实之后所做的进谏自然也就不是真相,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欺骗了君主,所以对于子路来说做到“勿欺也”比“犯之”更加的困难。所以孔子才将“勿欺也”放在前面,是意在提醒子路,“犯之”的前提一定要“勿欺”才好。

从上面这则小故事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是非常了解的,对其作出的忠告也是非常恰当的,可以说是能够作为子路事君座右铭的。

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孔子是一个儒学大家,不仅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会因材施教,并且非常注重知识的实践,对于一件未知的事情不仅仅听别人如何说,还要自己亲眼所见,亲身做一下实验,这样得来的知识就比较的真实,即使是一件小事,自己如果有疑惑,也一定要坚持实验一下,而不是人云亦云,也就是对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存疑。

孔子与子路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试欹

《说苑》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孔子去周庙参观,看到有欹器,问,这是什么?有人说,这是放在座右,作为劝谏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器皿,如果里面空了就会倾斜,如果里面的水适当就会比较中正,如果满了就会倾倒。是这样吧?回答说,是的。于是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一下,见到果然是这样的,孔子长叹一声说,是啊,世界上哪里有满了不不覆的道理呢?于是子路问,有能够使得满了而不覆的方法吗?孔子说:“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是谓损而不极。能习此道,惟至德者及之。”满而不覆的情况只有那些德行非常好的人才可以做到。

通过这种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一切学问是非常的谨慎的,对于自己存在疑问的事情一定要亲身的验证一下,可以说其治学相当的严谨,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使事物永远保持不覆,那么就需要积极的修行自己的德行,做到自己主动的走向相反的方向才可以,做到“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

子路问成人解读

子路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虽然心机不深,虽然称不上是智勇双全,但是子路勇敢豪爽,向往着君子之道,向往着做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人呢?子路自己并不是很清楚,或者是心里有一个标准但是有点拿不准,所以子路去问自己的老师,于是就有了《论语》中的小故事《子路问成人》。

孔子与子路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画像

子路问老师孔子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完美的人呢?孔子总结说,一个完美的人需要具备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和冉求的多才多艺,这样的人才是完美的。但是完美的人也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只需要在看到钱财利益的时候能够想到义,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去退缩,甚至是不惜牺牲生命,约定的事情和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守信,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的就可以称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孔子在说到一个完美的人的时候并没有采用遥不可及的标尺,而是将普通人完全能够做到的一些标准作为完美的人的定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理想非常的现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看那些标准是多么容易做到,当看到金钱的时候,要想到这些钱拿了是不是不义之财,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这就可以了,当出现危险的时候可以挺身而出,与人有约一定要守信,这些事情是多么容易做到的啊,所以每个人在做到这些的时候都可以在心里奖励自己一下,我是一个完美的人了!多么让人开心!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xinwen/26266/

推荐访问:孔子的弟子子路的故事

八卦推荐文章

八卦热门文章

八卦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