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服饰差异】浅析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9-05-24 来源:服饰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服饰 > 【中西方服饰差异】浅析中西方服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生活】

  摘 要:中西方服饰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穿衣观念、服装设计造型和服装制作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中西方服饰文化的不同特色,旨在通过对文化背景的差异的分析,来加深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中西方服饰文化;穿衣观念;设计造型;制作过程
  中西方的服饰文化差异一直存在,从历史渊源,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中式服装崇尚装饰,富有传统的民族特色。西式服注重展示人体之美,讲究穿着效应,善于显露和突出主体,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一、中西方穿衣观念的不同特色
  1.中西方对服饰的审美态度差异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一个礼仪之邦,非常崇尚礼数与等级制度。古代中国的服装一向是被看作穿着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加上儒家、道家等几千年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的影响,中国形成的服饰美学观念表现在服装型上的是意象的结构,这种平面的直线与曲线的裁剪方法使衣服适体又不完全合体,不裸露张扬也不尽力束缚。在遮体的隐约之中含蓄地显现了流畅婉约,温情流动的人体曲线美。造型意识是节奏化的,在宽衣的贴体与离体之间流露气韵。当穿在身上时,起伏连绵的衣褶和曲直缠绕的襟裾,营造了飘忽自在的效果。
  西方有崇尚人体的传统,要求服装穿着者能更好地表现和反映人体的线条美丽。西方的穿着观念是服装穿着必须是为人体服务,通过服装穿着能使人体显长掩短,装点得更美。经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影响,遭受文化禁锢又到文艺复兴,无论服�b式样如何翻新,都是按着西方人士穿着观念的支配,都是为了极力地体现人体美。现今人们都崇尚穿着刚好合体的衣裙,在服装裁制时要求"收省"、"折裥",做垫肩,系腰带,大坍领或开叉等,以及在裁制妇式服装时要求突出胸部的丰满,腰部的纤细,用裙子的长度来调节下肢,目的是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人的身体。洛可可时期的用鲸鱼骨支撑起的罩裙也突出了西方追求夸张华丽的造型。
  2.价值观不同导致穿衣的风格也有较大差异
  东方文化的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影响了中国人对衣着的偏好。古代中国人对服装的穿着比较保守含蓄,因为中国传统倡导自尊自爱。对服装的穿着不追求标新立异而却注重"自我调节",并往往是在调节新旧观念的冲突和与外界观感的反省中寻求新的和谐。讲究穿着搭配上的协调、渐进与含蓄之美,非常愿意克制自己穿着个性的外露。中国的服装从秦汉到明代,虽有小的发展,但总的变化不大。一直到建国的前夕,在清朝服装上改造而成的长袍马褂,仍被国民党政府视为国家礼服,人们日常穿着的还是大褂、短袄、大裆裤、旗袍、百褶裤之类。到现代,虽然衣服的变化多样,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也是衣着相对在保守中求稳,喜欢随大流。
  而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人,对服装追求的价值观念是"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对服装穿着也极具个性,敢于标新立异,我行我素,非常讲究穿着个性的表露。在街头几乎找不到有两个人穿着完全同样的服装,即使男性也是如此,敢于大胆地穿出自己的风格。混搭,撞色,堆砌,只要你想不到,没有穿不到。他们认为,穿着与众不同的服装,是为了表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以及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
  3.中国人侧重对服装的装饰点缀;西方人侧重服装的整体造型
  中国人对服装穿着价值的认识在于平面的衣片上面,如何作图案的铺陈和各类装饰工艺的点缀。一是为了显示其社会地位,作为权力的象征;二是对服装的装饰,作为反映服装美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我国的传统服装,在细节上要求淋漓尽致、极尽精致。
  西方人的服装造型重视的是服装造型结构的组合之美,所以服装造型富有变化,经常更新。西式服装的造型特征,是随着人体的运动姿态和穿着者的举止行动,呈现为动态状的时空造型,所以奥格尔称服装是"走动的建筑",正是这样,西式服装的造型所追求的是在动态中产生的整体造型效果。所以西式服装的造型大都能适身合体,能符合人体高低起伏曲线变化的需要,能起到充分显露人体美的功能,有时还能显长掩短,修饰某些人体不足之处的特殊效果。
  二、设计造型的差异
  1.中西方服装结构设计的差异
  中式服装的结构是按照人体站立时的静态姿势设计的。我国传统的中式服装从古代制衣时就采用了人体两臂平展、两腿稍劈站立姿态的结构形式,因此,裁制成的服装是直线状、整片式、平面型的。普通的衣服穿在身上平直宽松、朴素简便、利于劳动。中式服装举手抬腿,蹲坐跨步都很方便,不受拘束。正因如此, 中式上衣在凉晒、折叠、收藏时都很方便。由于中式上衣的结构是独片相连的,所以它是整片式的,裁剪方法比较简单。
  西式服装非常强调符合体型,因而服装的结构较为复杂。它以人体结构的躯干、上肢、下肢的各个局部,分别设计出领子、衣身、袖子,裤筒等各个主要部位,并加上一些附属部件而构成整件衣和裤;而各个主要部件,也是按照人体外形轮廓的长、短、大小、粗细构成不规则的筒状、管状等形式。
  2.中西服装的款式设计的差异。
  导致中西服装款式设计差异的原因与中西方人的体型差异有重大关系,东方人比较娇小纤细,身体的线条比较柔和;而西方人比较健硕骨架也相对粗大,身体线条也更加凹凸明显。
  相对来说,西方社会在服装的式样方面就开放得多,显露而变化多端。各类袒露、开放的造型仍是西式服装的造型主流,形形色色的大坦领、V字领、短包袖、马甲袖等等,被频繁地在交替使用着。在裁制夏季或晚装时,妇女们都喜欢选用那些薄而透的衣料,尽显身材曲线之美。
  3.中西方对服装色彩的偏好差异
  一个民族对颜色的喜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好反映了这个民族潜意识的性格特征。在上古时代,黑色被中国的先人认为是支配万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时天子的冕服为黑色。后来随着封建集权专制的发展,人们把对天神(黑色)的崇拜转向对大地(黄色)的崇拜,所以形成“黄为贵”的传统观念。   而在西方,在罗马时代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白色代表纯洁、正直,紫色象征高贵。中世纪时奇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装饰得辉煌灿烂,引导人们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饰上充满宗教气氛的色彩被人们向往。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的色彩受到人们的欢迎。法国人特别喜欢丁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洁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灰色调;在英国,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贵的色彩。
  4.中西方对服饰图案的选择差异
  中西服饰在对图案的选择上也呈现五花八门之势。中式服装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从古到今,从高贵绸缎到民间印花布,吉祥图样运用极为广泛。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等图样,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象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等图案,反映了人民�γ缆�生活的希望。
  西欧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代多流行花草图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受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影响,流行表现出s形或旋涡形的藤草和轻淡柔和的庭院花草式样。
  5.中西方对服装面料的选取的差异
  中国曾经是著名于世的"丝绸王国",所以裁制传统的中式服装匀以丝绸为主。利用丝绸裁制服装,柔软滑爽、通气性好,夏季穿着凉快舒适,冬季穿着轻盈保暖。
  西方国家,在过去大都是以狩猎为主并以游牧为主的游牧民族,所以在原始社会时期,他们就懂得用兽毛皮来制作衣物,以保护自己和装饰。中世纪以后,西方国家的毛纺和毛织工艺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英国、意大利等国的毛纺工艺更为精湛,毛呢衣料的穿着日趋普遍。
  三、中西式服装的制作过程的差异
  中式服装的裁制都是平放在案板上进行的,衣片的衣缝均以直线为主,所以对衣缝线条均是用粉线团弹出来的,这是一种静态式的制作过程。成衣后造型方正、整齐,穿在身上成为一种人体的偶象或礼仪习俗的象征。这种静态制作服装的形成,完全是和中式服装平面型结构有关,也和我国的民族性格喜静不喜动有关。
  西式服装的裁制非常讲究动态效果。早在13世纪初就确定了服装的立体裁剪法,衣片的衣缝以曲线、弧线为 ,并有收省、折皱做波浪等各类工艺。
  总之,在服装上追求反璞归真的意境气韵,是现代东方人与西方人的众望所归。东西方人形体不同,观念不同,服装基本造型不同,体现的气韵风格也不同。如此多的差异,却能在今天的时代里达到神智与思想上的共通,都希望本土的设计能洋溢着国际主义的精神。
  人们越来越发觉,服装是属于自然的,要回到自然中去。用现代的材质和技术达到反璞归真的目的,这正是当今的设计师所要探索和追求的,而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早已具备了这种特点。
  服装设计师马可曾说:设计师要力求去掉中国的形,留住中国的魂。气韵就来自于服装的灵魂。现代的服装造型设计上所要表现的时代气韵就是让民族精神融于世界精神,让古代精神融于未来精神,把东西方不同的哲学与美学观念下所表现的不同的神气与韵味互补地强化和体现。
  我们力求通过对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分析和对比来加强文化的互通和交流,促进国家、民族与人民之间的深层理解,促进多元化世界的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shenghuo/95880/

推荐访问:西方古代服饰 西方传统服饰

服饰推荐文章

服饰热门文章

服饰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