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 传记 读后感]周恩来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6-18 来源:战争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战争 > [周恩来 传记 读后感]周恩来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军事】

  周恩来读后感(一)

  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战争的阴影已经不是那么明显的烙印了。动荡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对于那些带领着人民走出硝烟的英雄们,尤其是周总理,却仍然熟悉。打我记事以来,周恩来总理在我心中一直是十分伟大的人,读了《周恩来传》对他的了解更是全面。周恩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周总理的童年充满着艰辛。由于周总理最小的叔父没有孩子,周总理便被过继给了叔父,叔父病逝后便跟着叔母生活,叔母守寡后便把全部的身心放在来周总理身上,叔母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家,性格温和,喜静,她经常陪着周总理在房间里读书,讲故事,周总理回忆时总说自己温和的性格多半是由此而来的。但不幸的是叔母很快也去世了,才十岁的他就开始承担起一家之主的重担,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打理家事。也许正是这段特殊的时期造就了他的坚忍不拔、沉稳不屈的性格。

  “时势造英雄,英雄平乱世”这句话着实不错,正是童年开始的磨难成就了他,而着名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是开始呼吁的。周总理的一生都是在为中华的崛起奋斗,虽身居高位却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贪图享受。有一次总理身边的警卫乘总理出去访问的时候添置了一点简单家具;一个落地台灯,一对沙发,一块地毯,铺设了木地板。因为办公的地方环境不是很好,总理又每天工作很长时间,警卫就贴心的做了一些小改动,但是总理回来后却十分生气,强烈要求将这些东西撤去。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总理一丝不苟,一心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在我看来,这正是童年的磨难带给他的----勤俭朴素,务实工作。

  看看周总理的奋斗,再看看现在正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们。其它不说,就说我们大学生吧,个个人高马大,营养丰富,伙食跟几十年前的相比就是云泥之别,但是在路上仍可以听到许多人不停的抱怨食堂的饭难吃死了等等;时不时还抱怨天气这么热,空调也没有;甚至还有人把逃课当成家常便饭。当然我指的是个别学生,他们花着父母的钱,天天购物、KTV、聚餐,完全抛弃了艰苦朴素的中华传统美德。别说这些同学,就连像我一样普通的大学生,扪心自问你为国家,为社会或者是为自己的家做过什么?凭什么坐享其成,有什么资格呢?

  这样想来,我反而觉得身处这样的环境幸福但不利于我们的发展,逆境才能促使进步,有的时候磨难就是一种收获,虽然有时这些经历并不是多么的愉快,但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却会在某一天给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周总理也许也想到自己坎坷的童年经历能为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向周总理学习,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不要再抱怨生活,要懂得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谨慎。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社会,更为了国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先辈们为我们创下的这个幸福环境。


周恩来读后感(二)

  近日,我拜读了顾保孜写的《周恩来最后600天》一书,敬仰之情、悲伤之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本独特的伟人传记,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史资料,它如实且细腻地记录了敬爱的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为国家、为人民所做的点点滴滴,看着图文、想着总理,我不禁泪流满面。

  我曾经在梁衡先生《大无大有周恩来》那篇散文名作中读到过这样一则材料:“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1至5月共139天,他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有9天;14至18小时有74天;19至23小时有38天;连续24小时有5天。只有13天工作在12小时之内。而从3月中旬到五月底,两个半月,日常工作外,他又参加中央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他会谈和谈话57次。”算一算工作的时间,想一想总理的病情,他这是在工作吗?完全是在拼命!一个76岁的老人,风烛残年,面对百事维艰、百废待兴的国家,他像一头老黄牛,忍辱负重,奋力前行。这时的总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承受的压力却愈来愈大,但他忧国忧民,苦心孤诣地推动千疮百痍的国家恢复建设与发展,竭尽全力地支持屡经磨难的邓小平同志主持国家经济建设。

  总理是一位无私无畏的伟人。他的一生波澜跌宕,雄浑壮美。在民主战争的危急时刻,他力挽狂澜,率众发动南昌起义,为中国革命打造了一支威武之师;在红军长征的危难关头,他力排众议,奠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避免了党的分裂和革命的失败;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他齐心协力,团结国民党人和民主党派,抗击侵略者维护民族尊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关键时期,他身担重任,抓建设搞外交巩固政权,让遭受百年屈辱的中国重焕生机,昂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十年浩劫的非常时期,他既要和林彪、江青等人斗智斗勇、迂回斗争,还要保全老干部,保护知识分子,保障国家经济生产的正常运转。面临危难,他从不退让;面临责任,他从不回避;面临屈辱,他从不辩解。他不求名、不图利、不贪权,他胸怀天下,心系黎民,公而忘私,凛然正气。

  总理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圣人。他的一生博爱无私,平易近人。我曾经在阅读中国现当代名人传记的时候发现过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几乎都和周总理有过亲切的交往和密切的关系,他们对总理一经接触便钦佩不已、感激不尽,这些人年龄、身份、地位各有差别,但是都满怀深情地爱戴着总理。比如沈从文先生,建国后他被中断了写作,无奈之下在历史博物馆做了职员。总理得知,嘱托他编写一部反映中国物质文化的史书,深受鼓舞的沈先生倾注心血、历经周折最终完成了巨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凌宇先生的《沈从文传》中曾描写过吊唁了总理之后沈先生的失魂落魄、失声痛哭,那种挚爱之情是多么的纯真无邪、感人肺腑。除了这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寻常百姓对总理的感情更是深入骨髓。人民爱总理,这是因为人民对总理无比的敬重与信任;总理爱人民,那是因为总理对人民无比的尊重与关心。书中记述了总理在自己病情恶化的最后时期,竟然还关心着云南锡矿工人的中毒事件。他在得知自己病情真相的时候,竟然找来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一道谢、告别。他的朴实真诚,他的谦和慈爱,让所有的人感激涕零,永志难忘。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周总理正是这样的伟人,即便是他的对手国民党人,上至军官下到士兵,也是无人不对他的品行才干大加赞赏、高山仰止。他这样的伟人,功德修为业已近乎圣贤,难怪抗战时期他在重庆的居所被尊称为“周公馆”,他也被各界人士尊称为“周公”。古往今来,天下姓周者何其多也?唯有他,当得起这份尊崇,受得起这个美称。周公恩来,恩泽天下,天下归心!

  总理在生命的最后600天,做了大小手术13次,去世的时候体重不足60斤,他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着的国家和人民,他把自己的心血全部浇灌在了他所热爱的大地与山河。“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周恩来读后感(三)

  《周恩来》这本书讲述了周恩来坎坷、传奇的一生,引导我追寻好榜样周恩来成长过程中的历史足迹,使我从本书所写的故事中,学习周恩来的独立、自强、勤奋等优秀品质,体察好总理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m.lz13.cn)

  读了这本书,使我了解到周恩来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周恩来爱好读书,书中有不少描写周恩来爱好读书、刻苦学习的例子。周恩来的个性既豪爽强干,又温文尔雅,是一位十分有人格魅力的人,从本书中的“外交风采”一节中均有体现。

  书中还写了周恩来的三个母亲,以及北国、东洋求学的历程,后又至欧洲’;勤工俭学的故事。

  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使我更加地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民族。我要向周恩来爷爷学习,从小做起,争做一个努力学习、回报祖国的好孩子。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读本的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junshi/98903/

推荐访问:

战争推荐文章

战争热门文章

战争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