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土归流的特点,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4-06 来源:历史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历史 > 改土归流的特点,改土归流与苗疆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军事】

历史吧导读:今天就让历史吧小编来分享一下关于改土归流的特点 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的关系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改土归流特点介绍

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针对南方少数民族实行的管理政策。在此之前少数民族长期实行土司制度,但是土司制度的弊端日益浮现,边疆地区经常发生土司之间斗争的局面,于是统治者将权力收归中央,派流官治理,这就是改土归流。改土归流的特点十分显著:具有不彻底性,采用暴力与和平相结合的方式,具有时间性和渐进性。

改土归流的特点 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的关系

木氏土司府

改土归流的特点如此显著是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从时间上来讲改土归流需要少数民族接受中央的管制,接受流官的治理。生性好战的蛮夷之地是中央政策执行最难落实的地方,所以具有时间性。改土归流的特点之二是渐进性,由于民族文化之间的差距,改土归流的政策需要缓慢实施,这是民族间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

改土归流特点之三是不彻底性,由于流官治理,会存在对当地民俗不了解的情况,导致徭役制定不合理,激化民族矛盾。最后就是管理方式存在武力与和平相结合的特点,由于改土归流中央派军队驻守南方,维护地区安定,但是遇到挑衅中央权威的情况,军队会对边疆民族展开屠戮政策。改土归流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司之间矛盾,维护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对于农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改土归流的不彻底性使民族矛盾依旧存在,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的关系

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之间存在着联系,苗疆再造的实质上是在对西南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政策的延续。改土归流政策是在国力日渐强盛的条件下驱使的,而苗疆位于西南边陲地区,自然被清政府纳入即将开拓的新的目标视野之中。

改土归流的特点 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的关系

苗疆风景图

清政府想要实现大一统,就必须完全统治西南地区。苗疆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在气候环境中都极其重要。此地甚为广阔,人烟稀少,很便于管理,而且此地河流纵横,物产丰富。所以,苗疆再造自然环境成了一项重要决定。

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不同,苗疆再造主要是以武力征剿,逼迫苗民屈服。每征服一地,鄂尔泰便请奏在当地设置军事单位。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也比较强硬,推行同化、歧视、隔离等政策。由于当地一直与外界隔绝,经济较为落后,清政权在当地大力发展经济,并为其疏通河道,增设道路,使其与外界相通。随着道路的开通,进而设立市场,促进当地与外界的贸易来往。但是也使得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大量汉人的涌入也给苗民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同时为了教化苗民,清政权制定了相关的教育制度,兴办学校,推行科举。

总而言之,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都是清政府为了实现中央集权的体现,同时这两种政策都有利于我国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对改土归流的评价

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广为人知,对于改土归流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废掉世袭的士官统治,改为流官统治。由于当时的土司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故而实行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的特点 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的关系

雍正画像

改土归流打破了土司割据的局面,而建立了府县,并且设立了军事机构,并将土地和人民转变为国家所有,从而使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也相应的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土归流瓦解了西南地区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增加了各族人民间的交往,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增加当地劳动力,促进了内地与西南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对民族关系的融合有着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清朝对国家的统一,巩固了各民族间的关系。

站在客观的角度对改土归流的评价,它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改土归流之后,有一些上层土司并不甘心,他们时时进行叛乱,清政府虽进行武力镇压,也同时付出着血的代价,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改土归流也有不彻底性,少数地区土司依然存在,他们割据一方,欺压百姓,人民所受剥削并未减轻。

纵观改土归流利大于弊,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政策。对改土归流的评价应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不能因为它少数的局限性就否定它对社会历史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junshi/20497/

推荐访问:改土归流时间

历史推荐文章

历史热门文章

历史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