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ieat.com - 教育】
【摘 要】核心素养体现了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价值追求的应然性,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遵循立德树人第一的原则,遵循课堂高效的原则,追求活动体验的原则,追求民主和谐的原则,优化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和途径,在模块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在时事政治教育中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能力,在活动体验中促进和培育核心素养的内化和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3-0049-03
【作者简介】张忠坡,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中学(江苏徐州,221113)教师,高级教师,徐州市名教师,徐州市高中政治学科带头人,徐州市政治学科中心组成员。
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自学和接受教育后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
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分类培养,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特点和要求是不同的。具体到思想政治学科来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是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从思想政治课教育价值取向看,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应是: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各个模块知识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学科能力。
思想政治素养应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学科能力主要指阅读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核心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途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稍作探究。
一、在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规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大政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融入整个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被有目的、有层次系统地分布在4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的教材中,各个模块的概念、观点、原理、事实材料、案例分析等文字知识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因此,以核心素养为价值追求的思想政治课堂,既要遵循教育教学固有的原则,更要遵循该学科的属性特点,以保证教学目标落实的有效性、高效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充分利用模块知识的教学,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正确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经济生活”的模块为例。宏观层面上,通过该模块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治观念,树立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增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知识点层面上,教师要巧妙地通过知识点的教学,及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商品基本属性的讲述,强调生产者要为用户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对货币的学习,强化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学习消费的知识,强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强调绿色消费,增强环保意识;讲生产经营,强调劳动光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强调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讲市场经济,强调对我国经济改革取向的认同,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强调竞争意识、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的培养,牢固树立诚实守信、以道德操守为重的意识;等等。
二、在时事政治教育中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运用社会热点问题,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关注人文,注重实践,弘扬主旋律,是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之一。时事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了多少,也不在于学生的考试分数应该有多少,而是在于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树立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并促使学生将这种科学的观念及规范内化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及时传达和解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的内在要求,也是政治教师应有和必需的责任担当,更是促进学生实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性精神、法治观念、公共参与的有效时机和途径。
政治教师要认真研读党的大政方针,引领学生感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要细心品读十八大报告原文、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的原文,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大节日和重要场合发表的讲话和言论精神;要关注政策热点、时政热点、社会热点、生活热点问题,平时讲课和训练就要热点问题化,注意从多角度解读热点问题,坚持热点与理论的结合,激励学生自主归纳知识、自主设计问题,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习惯和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十二五”巨大成就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从而引领学生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通过对“十三五”规划的讲解、剖析,指导学生参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谋划策,从而引领学生坚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念,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强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的责任感,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国情怀和价值观;通过对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依法治国的讨论与思考,让学生意识到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强有力的保障,强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行为规则。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能力
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与基础,思想政治课首先要确保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课堂基本教学目标愈能充分实现,学生的学科能力愈能得到提升,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就会越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以更好的提升和巩固。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学科核心能力,就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教材或文本的文字表述和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形成有效信息。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教,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学生读不懂、看不懂的知识。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思维、视角读出自己的理解、见解,并提出读不懂(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有思考性(为什么)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经过阅读后能够根据从相关材料中获取和解读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思想政治课要重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做到由A及B;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思考能力。
学生能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文本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弄明白疑难性(理解性)的问题,而且弄明白质疑性(批判性)的问题;不仅得到问题的答案,而且对问题产生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为此,我们把“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深度思考”看成是影响、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核心的因素。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学、参与教、参与评;参与听、读,参与讲、说。多用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特别是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使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得到增值、完善、补充、更正,使自己学习和认识的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能够综合使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够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四、在活动体验中促进核心素养内化和提升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最终教育、教学效果不是简单地通过笔试来评价,而更主要的是通过学生在真实生活实践中的表现来评价。因此,活动参与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途径之一,衡量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水平的对象是“行为”而不是“答案”;水平的证据是“表现”,而不是“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改变过去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模式,更多地采用体验式的活动型课堂模式,教师要创设灵活多样的情境让学生或辩论,或角色模拟,或情境体验,或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统一,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涌动与价值的升华。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突出主题,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所有情境或活动的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生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可以通过模拟“阶梯电价”听证会的方式,让学生模拟政府官员、消费者、电力公司人员、新闻媒体人员、专家学者等角色体验,感受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通过小型辩论会让双方通过激辩“金钱是否万能的”,从而加深学生对金钱的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通过模拟招聘会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就业结构性失衡的认识,深刻领会“有一份合适的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模拟法庭、旁听等形式感受学法、遵法、守法的重要性,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
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要求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巧妙地设计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交融。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生成知识并获得能力的提升,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不断内化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本文系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30046)的子课题“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体系和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jiaoyu/98806/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