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的“非洲黑奴”之谜

发布时间:2018-05-04 来源:非洲 点击: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 非洲 > 中国唐代的&ldquo 手机阅读

【www.xieat.com - 城市】

中国唐代的“非洲黑奴”之谜

唐朝是一个繁荣的王朝,也是一个开放的王朝,在当时的首都长安,云集了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人,你看那高鼻梁、深眼睛、络腮胡的阿拉伯旅行者,身负行囊,弯腰弓背,曾行进在漫漫的沙漠之中;你再看那骆驼上的阿拉伯人,有的手抱琵琶、有的指弹竖琴,在一路乐声的伴奏下,向长安的方向行进,他们的旅行想必要轻松愉快得多。在这众多的旅行者中,
还有一个黑皮肤的人:他全身皮肤墨黑,头发卷曲成螺旋状,脸扁平,鼻梁较平而鼻翼宽大,厚厚的嘴唇,白色的眼睛,身体略向后仰,是在抬头仰望天空,还是在牵马询问主人该向何处去。这就是出土于唐代裴氏小娘子墓中的一个黑人陶俑的形象,他的正式名称为“昆仑奴”。为何以昆仑命名?他到底来自何方?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在中国的命运又如何呢?这众多的问号始终在纠缠着人们。

一种说法认为,“昆仑奴”是和“昆仑国”联系在一起的。昆仑奴来自于昆仑国,而昆仑国又在何处呢?又是众说纷会云。一个法国的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昆仑国”进行了统计,所指的地方不止一处,计有:广西附近的昆仑关;恒河以东及马来群岛;荼陵东南的占笔罗或占不牢岛;缅甸、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等地的昆仑国;南绍附近的昆仑国;非洲东岸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等地。那么,“昆仑奴”的故乡“昆仑国”到底指哪里呢?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现代地理图志的验证,“昆仑”地方既不是指中国古代西域昆仑山下的“昆仑国”,也不是指今广西、福建等地的昆仑山,而是外国语的译名或译音,它是指南海诸地的“昆仑”,或指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岛,是若干地名的代称。究竟是哪些地名的代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一种说法认为,“昆仑”一词是用来形容黑色或近黑的东西,所以黑人也被称为“昆仑”。在隋代就有一种黑紫色的酒叫做“昆仑觚”;茄子近黑色,便有了一个外号“昆仑紫瓜”;当然也有用来形容人的皮肤呈黑色的,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代孝武李太后皮肤有点黑,当时的人就称她为“昆仑”。
无论“昆仑奴”来自何方,他们因何得名,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那就是唐代时确实有非洲黑人生活在中国,除上面介绍的出土黑人陶俑外,唐代诗歌、典籍里也有对黑人的描述,如杜甫有诗说:“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这毕.的乌鬼就是指黑人。张祜有一首《昆仑儿》的诗描写得更为详细:“昆仑家住海洲中,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不绵裘。”这些非洲黑人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学者们经过多方查证研究得出初步结论:非洲黑人是经阿拉伯人中转到中国来的。具体的输人路线则看法不一,一种说法是,阿拉伯人到非洲去抢掠黑人,然后经阿拉伯人的家乡,从陆路丝绸之路转运到中国;另一种说法是,阿拉伯人把黑人骗到西亚,再从海上卖到南海诸国,然后由南海诸国转送唐朝。唐朝时阿拉伯人在中西交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仅在公元651—798年这一百多年间,唐朝与大食(唐朝对阿拉伯国的称呼)通使就达36次之多,大批的大食商人来到中国,带来了西亚一带的物品和文化,又把唐代先进的文化大量输人到中亚、西亚,“昆仑奴”也是由精明的阿拉伯人带到了中国。

“昆仑奴”在中国的境遇如何呢?既然也被称为“奴”,肯定是奴隶的身份,这从杜甫的诗中就能看到,《太平御览》中还记载了一个“昆仑奴”凭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帮主人秀才与心爱的女子相会,终于促成了一粧美满姻缘的故事。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时虽然昆仑奴的身份是奴隶,但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歧视,更没有像在西方殖民者手中那样,受到惨无人道的待遇。至于其真实的境遇如何,还是一个难解之谜。

本文来源:http://www.xieat.com/chengshi/28507/

推荐访问:非洲黑奴电影

非洲推荐文章

非洲热门文章

非洲扩展文章

本文相关推荐